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二日电 题:网络议政日盛 民主政治日兴
中新社记者 杜燕
蔚成风气的网络问政议政,在今年“两会”期间使“人民大会堂”更加名副其实。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举行四场“网聊”,让代表与网友一起谈政论策。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长黄兴国称,“我一直认为网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沟通方式;对于行政官员来讲,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平台”。还有代表直言,网络交流剔除了顾虑和虚套,网友跟帖让官员开拓了视野。今年,辽宁团更在团组讨论时首次进行了卫星电视直播,让民众可以远程“插话”。
人们发现,中国公民正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表达诉求和意见;“兼听则明”,领导层也开始将“耳朵”移向网络。
去年六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友交流,道出他上网三件事:看新闻、了解网民关心的问题和看法、了解网民对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两会”前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现身互联网“网聊”,话题涉及金融危机、防止腐败、就业住房等,全球网友提出近三十万个问题。
中国“两会”尚未召开之时,网上议政之声已是“风起云涌”。一些代表、委员也随即在网上“晒”议案、提案,欢迎网民“灌水”、“拍砖”。
数据显示,七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始“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温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今年,一家网站此类调查就收到三十余万张投票数、四万余条留言。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网民问政年”、“中国的网络参政元年”。
网络对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途径,更刺激了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条畅通的渠道,凸显了中国“两会”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特点,也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进步。
此间分析认为,网络民意反映的是直接的原生态民意,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对于政府官员在决策、管理和自身形象上都是一种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持续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罔顾网络上的“民间之声”,对于中国官员而言已经变得愈来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