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组审议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恩多和“其他”较上了劲儿,指出科技部总经费中“其他支出”占了三分之一,“这个‘其他’到底包括哪些部分,这个钱怎么用法,是我非常不明白的地方。”人大代表李永忠则指出:“有关2008年的财政‘执行数’出现了2次,前后数据却相差100多亿元!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希望有关方面就此说明原因。(《中国青年报》、《新快报》3月8日)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是不缺少“炮手”的,譬如去年两会政协委员李金华炮轰发改委:最需要改革的机构怎能牵头改革?钟南山炮指医生被妖魔化成“白衣老虎”主要责任在政府;葛剑雄剑指“周老虎”,扬言要上书国务院……其言振聋发聩,锋芒自现。但总体上讲,“炮手”代表委员所炮轰的多是宏观层面,很少在具体问题上与有关部门“针锋相对”。
如果把直陈宏观层面弊端的代表委员称为“炮手”,那么可以把针对具体问题刨根问底的代表委员姑且称为“精准炮手”,因为其质疑更精准、解决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单一性。以此来看,在财政预算和去年财政“执行数”上锱铢必较的王恩多和李永忠两位代表,就很像瞄准具体审议目标的“精准炮手”。正是对这些数字细节的高度关注下,王恩多代表指出科技部总经费中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费用偏低,不利于自主创新和高端人才储备。
无论“炮手”还是“精准炮手”,只要是能说真话、讲实情、追问真问题的代表委员,都值得敬重。但是“精准炮手”与“炮手”略有不同,其质疑、发问、锱铢必较,对政府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更具针对价值。而且,由于“精准炮手”代表委员所瞄准的问题具体,也使有关部门几乎不能躲闪,而必须在一路追问中给出具体解释或者答复,最终达到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的参政议政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准炮手”代表委员比“炮手”代表委员更细致、更进步了一些。
谈宏观矛盾容易得多,批评具体问题避讳得多,曾经是行政领域的潜风气。“精准炮手”代表委员的出现,不只说明代表委员议政参政的履职精神越来越饱满,也说明两会民主政治平台的言路越来越宽泛,不仅能够容纳尖锐的意见,也能够包容具体的批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些抽象的概念,也随之变得立体而生动。
我们虽然无须为一个挑错而不吝溢美,但是由这两个数字追问所表现出来的参政议政逐渐具体而深入,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而包容,的确令人欣慰。只有更多的代表委员仔细质疑、认真追问、不懈监督,两会才能够精彩高效,民主质量才会不断提高。(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