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惊蛰之日 中国寄望复苏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三月五日,两千九百四十九名全国人大代表沿着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十九级台阶拾级而上。
这一天,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意思是从这一天开始,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这一天,六十七岁的温家宝第六次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台上,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开篇部分回顾过去的一年时,他用“极不平凡”来形容二00八年。
惊蛰时分,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即将迎来六十岁生日的新中国,也在期待着一场复苏。此前,温家宝曾表示,中国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
自去年底以来,温家宝就经常将“信心”二字挂在嘴边,面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他认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天,他再次向两千多名人大代表进行“信心喊话”,并透过他们向全体国民释放精神层面的“利好”。
在这份三十五页、两万余字的政府施政报告中,温家宝总多次提到“信心”一词。他说,信心“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
期待复苏,信心的力量显得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统筹兼顾的总体工作部署,一切对复苏和振兴的追求都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的执政者显然深谙此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详述了二00九年政府的主要任务,从改善宏观调控到积极扩大内需、从稳定发展“三农”到转变发展方式、从继续深化改革到着力改善民生……施政脉络条分缕析,统揽全局事无巨细。
期待复苏,必须要把当前的艰难考虑得更加充分。温家宝坦言,“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期待复苏,需要强大的民意力量支持。温家宝说,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要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中国新一年的“播种”计划已经制订,下一步则需要举全国之力辛勤耕耘,才能让这片土地真正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