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温家宝再论信心
中新社评论员 赵建华
五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惊蛰,京城落雨。在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前,中国总理温家宝一口气列出了八条“信心之源”;五天前,他曾对数以亿计的网民说,“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
民望甚高的温家宝,从抗洪第一线到地震,所到之处,慰民心、鼓士气。去年现身四川地震灾区的温家宝,更令中国人动容。
如今,在“经济的寒冬”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提振信心走向“春天”。这位总理需要付出的努力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刚刚过去的二00八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仅有六点八个百分点。这是最近九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最低季度增速。
外部需求萎缩、国内就业下滑,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样遭受着“内忧外患”的侵扰。中国的经济官员,正千方百计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推出大量投资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在寒风中,站在街头免费发放种类繁多的消费券,游说百姓尽量消费。
而在此前的三十年时间里,外来投资在拉动GDP增长、创造就业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也会随之而来。政府税收、百姓收入、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劳动就业甚至官声政绩都水涨船高,可谓满盘皆活。
外部需求减少,国内需求提振尚需时日。经济的“寒意”,也似乎影响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表述:百分之八的GDP增长目标,变成了“有可能”实现;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调低了一百余万;财政赤字扩张了五倍多。今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道中直言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但他强调,“困难与希望同在”。
善于鼓舞士气的温家宝,把希望寄予家底渐丰的中国人民,希望不断激发十三亿人的信心,共克时艰。
从投资到消费,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结尾部分,温家宝列出三个需要增强的信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人们很清楚,只要有信心,中国才会有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