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措姆和晓红,是两会上格外引人注目的全国人大代表。因她俩代表着西藏人口最少的两个民族。
35岁的白丹措姆来自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麻玛乡,她代表的是近8000名门巴族人;33岁的晓红来自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她代表着中国人口最少的珞巴族,总人口只有3000人左右。
每年两会上,她俩都是海内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
履职6年来,她俩始终有“三件大事”压在心头,须臾不敢忘。
心事一:如何办好乡亲们托付的事
白丹措姆和晓红均出生在偏僻的山区,当地的交通一直很不方便。
“乡亲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通公路,路通了,外来人员多了,可以开发旅游业,发展经济。”晓红代表说。
西藏由于地处高原,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数百年来一直饱受交通不便的困扰,即使有修好的道路,也会时常被雨雪、泥石流等冲断。
“小时候去县城上学,走的是‘老马道’(马队踩出来的路),一趟就得走7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好多了,坐汽车1个多小时就能到。” 白丹措姆说。
自从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晓红和白丹措姆提交的议案主要都围绕“修路”这个主题。几年下来,在她们的努力和监督下,各自的家乡及附近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的“老马道”被拓宽成了沙石路,部分沙石路升级成为柏油路。
“今年藏历新年下了大雪,道路又断了,好多乡亲无法出行。为了上两会,我在雪地里走了1个多小时,道路的问题始终是我最关心的问题。”白丹措姆说。
除了关注“修路”,晓红和白丹措姆带来的议案中还涉及农村通电、冬季供暖等问题。“这些都是乡亲们最关心的事。”晓红告诉记者,每逢两会前就会有各处的乡亲找来,向她反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此,她都会认真记录下来,争取在她的议案中有所体现。
心事二:如何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令两位代表感到欣慰的是,在原生态民族文化日益受到全球化威胁的今天,她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当地一直保存得很好。她们发愁的是如何将珞巴和门巴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
门巴族和珞巴族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据两位代表介绍,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孩子们现在除了在学校学说藏语、汉语和英语外,在家里,长辈都会要求他们讲自己民族的语言。
白丹措姆说:“门巴人一直很重视保留传统习俗,每逢节日或婚礼,大家都要穿着民族服装。”她相信,门巴族的习俗未来依然会很好地保存下来。
对于如何向外界进一步推广珞巴和门巴文化,两位代表坦承,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相对封闭的环境加之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两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障碍。
白丹措姆和晓红说,希望能在更大的范围激发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热情和保护意识。
心事三:如何提高当地女性的地位
历史上,西藏曾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俗贵族联合专制之下,西藏妇女根本谈不上任何人身权利。她们被视为是“不洁之物”的下等下级下人,没有丝毫人权、自由可言,更何谈参政议政。
民主改革后,西藏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方面的地位逐渐提高。如今,西藏妇女的参政议政能力也有了根本提高,此次前来北京出席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女代表、女委员,分别占了西藏代表和委员的25%和21%。
近年来,白丹措姆和晓红一直在琢磨如何帮助当地的姐妹们,使她们生活得更好。她们在家乡积极帮助当地妇女参与各种致富项目,引导她们通过手工业或贷款养殖藏香猪、藏鸡等提高收入,并就解决各种婚姻家庭问题举办讲座。(记者徐松、林建杨、拉巴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