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带着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民族豪迈,在国际金融危机波澜的影响下,我们迎来了2009年的全国“两会”。为深入了解广大群众的关注热点,反映广大群众对今年“两会”的期盼诉求,为代表委员提供生动鲜活的民意资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光明日报《调查报告》版从2月5日起联合开展了“2009年‘两会’热点问题网络调查”,近40万网民通过新浪网和光明网踊跃参与。截至2月底,共收到完整答卷9285份。答卷者中,76.1%是16~50岁的中青年,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占了80%,以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办事人员为主要职业(合计为54.4%),其次为二、三产业的工人与劳动者(合计为19.8%),还包含了少量的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无业失业人员。调查显示,广大网民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充满信心,期盼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总体上,人们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和共度时艰充满信心,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党和政府对发展大局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政府实施了包含四个方面的“一揽子计划”,以4万亿的高投入和优惠政策,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这些积极有效的应对举措,公众在赞许的同时,也期望尽早见到实效。调查显示,网民对2009年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状况还是存在较大的担忧。有65.3%的人认为,今年全球的经济状况“有所恶化”或“更为严峻”。对国内经济状况的判断,比对国际经济状况的判断要乐观一些,认为有“较大改善”和“有所改善”的人占28.2%,但认为“有所恶化”或“更为严峻”的人的比例也超过半数(54.4%)。对于我国经济何时能走出困境,大部分网民认为需要一定的时间。有1/5的人认为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转折,有35%的人认为在未来1~2年内会出现好转,有23.1%的人估计会有2~3年的持续期,有14.5%的人甚至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网民对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
对经济形势的估计,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状况的判断。相关分析显示,对2009年经济形势的估计越是乐观的网民,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就更足,对当前社会状况是否和谐稳定的判断就更为肯定。他们之中,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比较有信心”和“很有信心”的比例高达84.4%,认为目前我国社会“非常和谐稳定”和“比较和谐稳定”的比例为42.2%,但对2009年经济形势估计悲观的网民,在上面两个方面的回答比例则分别下降到33.8%和13.5%。
根据调查,人们总体上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和共度时艰充满信心。有近一半的网民(48.2%)表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或“很有信心”,有1/4左右的公众认为“前景一般”,仅有22.1%的人认为“不太有信心”或“没有信心”(见图1)。这说明,公众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党和政府对发展大局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
二、和广大公众相比,网民对与社会公正相关的话题更为关注,在15类热点问题中,关注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
在调查中我们提出了15类热点问题,询问网民的关注点。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是“反腐倡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公众关注的比例分别为66.8%、58.1%和57.7%;排在第四到第八位的集中在各种民生问题,即“医疗改革问题”(56.9%)、“住房问题”(44%)、“就业问题”(43.9%)、“教育改革”(42.6%)和“食品药品安全”(40.2%)。其余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还有“环境保护”、“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见图2)。
从上面的选择可以看出,网民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民生必需的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领域的问题———这些领域在改革的30年历程中,都曾由政府全面负担转为推向市场,现在公众要求再度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中。其二是与社会公正相关的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等问题,此类问题并不一定直接与个人生计关联,但却从更高的社会层面体现了公众对公共权力行使、社会财富分配的正当诉求。
和广大公众相比,网民由于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对与社会公正相关的话题更为关注,特别是对腐败治理的关注度极高。网民们普遍认为,对于惩治腐败和廉政建设,目前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关于治理腐败采取的措施,认为应当“实行领导干部个人和家庭财产申报”的有77.2%,“加大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的有66.6%,“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的有66%,“严惩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有65.7%,“进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匿名民意测评”的有63.1%。网民所关注的这些廉政措施,集中反映了公众对加大政府透明度,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审计、问责、媒体和社会监督的期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言:“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网民认为,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领域的问题较多,期盼按照“广覆盖、低费率、可接续”的目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后顾之忧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它不仅是促进国民福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之必需。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障方面加速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在养老保障方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这些举措使广大民众得到切实的收益。但也看到,实现全民社保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在调查中,社会保障是网民关注的第二位热点问题。网民普遍认为,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问题较为严重的三个领域是:医疗保险(74.7%)、养老保险(61.8%)和失业保险(38.8%)(见表1)。
目前社会保障首要的问题还是覆盖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我国目前6.06亿城镇人口和7.2亿的乡村人口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约为3.16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约为2.2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24亿;“新农合”已经覆盖了91.5%的农村人口,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仅有不足6千万人。这些现象在网民的回答中也得到了印证。56.5%的网民认为社会保障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过小”。其次为社会保障个人承付能力方面的问题,如“社会保障报销门槛过高”(43.9%)、“社会保障报销数额较小”(42.1%)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比例过高”(36.1%)。另外也存在社会保障统筹层面较低导致的不便,如“社会保障异地报销存在障碍”(38.2%)。一位沈阳的网民呼吁:“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农民工每月辛辛苦苦挣一千多元钱,交各种保险得四五百元,交不起啊。这些人交不起费,将来不还是社会负担吗?希望降低缴费比例,让更多的人都能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为社会解决重大隐患。”公众期盼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低费率、可接续”的目标尽快建立。
四、收入差距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网民盼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垄断行业收入过高”、“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收入普遍增长较慢”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推出多项措施,许多网民在留言中对此给予肯定。但收入差距扩大现象依然存在,如果任其发展,无疑会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调查中大部分网民认为,目前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如下因素:“垄断行业收入过高”(74.6%)、“权钱交易等非法收入现象严重”(66.9%)、“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59.6%)、“职工工资收入普遍增长较慢”(51.8%)等等。事实上,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包括从制度上消除平均主义和教育收益率的提高这样的合理因素,但人们容易关注的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容易将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都视之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结果。当然,从公布的统计资料和新闻报道来看,网民的这些判断有相当的事实依据,行业收入差距,特别是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有着扩大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前三季度的统计,金融行业的收入水平为40312元,位居各行业之首,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倍。而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一批官员收受巨额贿赂的大案,也说明权钱交易的现象不可忽视。
五、对新近出台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措施,网民普遍给予肯定,并希望通过更多、更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就业状况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深波及中国,对就业影响很大。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公布的数据,2008年末到2009年春节前,约有2000万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踏上返乡之途;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2009年春节后,计划招工的企业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保饭碗”和“找工作”成了2009年中国民生问题的大事。为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扩大就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强化就业公共服务。
调查中,网民也深感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有61.6%的人认为2009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会“有所恶化”或“明显恶化”。在问及目前劳动就业方面的主要问题时,有近一半(49.6%)的公众选择了“失业现象严重”,在劳动就业方面的问题中排列第二。其中在校学生群体有58.6%的人选择此项,可见他们对就业问题的担心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