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探访两会新闻中心,记者发现,离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还有两天,刚刚抵京的各代表团已向跑会的记者展开“公关”之势。
在梅地亚新闻中心的一个大会议室里,驻扎着境内、境外和港澳三个记者组。靠近境内记者组的一张大桌上摞满了各式各样的宣传资料。大多数材料上特地标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某某省“采访指南”或“宣传资料”,显然是瞄准了跑会的记者。
这些资料制作各式各样。有的相当考究,铜版纸、大照片、彩色印刷,厚达几十页;有的简简单单几页纸,就像会议文件;有的干脆就是一张光盘。不过,从这些材料就能看出“家境”来,简简单单的多是西部地区的,制作考究的一定是发达省份。
海南代表团的是一张光盘,同时还附了一张代表名册和详尽的材料目录。记者在电脑里打开光盘,发现这是所有材料里最为翔实的一份。从本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各厅局的工作汇报,从上一年的财政支出到今年的财政预算,以及2009年的工作思路,都装在里面。
云南省的材料印成了书一样的小册子,取名叫《七彩云南》。除了云南的省情介绍外,详细列出了今年政府要抓的十项重点工作、重点督查的20项工作等。内蒙古的材料像本白皮书,封面白纸红字,不光有去年的经济运行情况,也有去年的民生工作总结和今年的民生工作安排。
但是,大多数代表团的材料停留在省情普及的层面,内容也比较笼统,模糊语言、政策条文较多,真正有用的信息和线索则相对较少。有的干脆像旅游招商的广告,并不适合记者。
翻开几个提供了详细代表名单的材料,除了代表性别、民族、职务外,都没有提供新闻联络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按照以往采访的经验,要真正深入了解代表心声,还得费一番周折。
一位路透社的记者抱怨:“没有英文的,看起来费劲。”而一位新华网的记者则说,这种单方面的展销,不能形成交流,起不到宣传的效果,对记者来说根本没用。给一大堆材料还不如一个电话号码。
“现在记者天天上网,没有必要印这么多在这里散发。”新华网的这位记者说,“参加人大会议报道的记者几千人,要是每人一份,得浪费不少纸张,这与节俭办两会的宗旨相悖。”(张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