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一场 “总理记者招待会”,但提问者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远比招待会上的记者更有代表性;这就像一场聊天大Party,但聆听者如此之众,远不是任何超级会场所能容纳;这是国务院总理与网民的一次在线交流,但看不到避实就虚的外交辞令,态度之诚恳、语言之朴实,让人屡屡难抑心中感动——2月28日,互联网再次沸腾了。这天下午,温家宝总理用了两个多小时,与网民来了一次充分的“零距离接触”——内政外交,无所不谈;家事国事,俱无回避。温家宝一再强调,自己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网民们一再提醒,希望总理“喝点水”,千万“别累倒了”。其情其景,充满暖意。
如果说去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与网民的首次在线交流,还更多被解读为一种信号意义,体现着中南海“对网络功能的重视”的话,那么这一次,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停留于 “信号意义”了——它的意义已经深刻地浸入实质层面,交流更加深入,互动更加从容,表现的俨然已是:中国“互联网政治”正在渐入佳境。因了这种“渐入”,网络成为距离中南海最近的窗口,让每一个公民被激发出旺盛的参政热情;因了这种“渐入”,执政者得到了全面把握社情民意的体验;因了这种“渐入”,国家意志与民众意志正获得极大共鸣。
说中国“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绝不仅仅因为中央领导先后与网民做了几次平等的交流,“给了网民面子”,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各级官员问计于民,邀请网民“拍砖灌水”的举动屡见不鲜,从政府邀请网民组成调查团调查官方结论,到网民表现“意见领袖”风范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府层面不断释放善意;网民正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从监督官员台上台下、讨伐官员飞扬跋扈,用“人肉搜索”把腐败分子拉下马,到对国家政策真诚地出谋划策,网络的正面作用得到不断凸显。虽然互联网发展仍然问题不少,但其对于整个社会一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意义,丝毫不能被遮蔽。
笔者无意于神化网络的功能。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公共平台,人民喜欢这个平台,是因为可以自由表达,可以保留个性,可以形成互动,可以凝聚群体力量——这些都是可贵的民主体验,也契合了人类发展的需求。网民的本质是一种类型的公民,网络民意被重视的本质,是一些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尊重。既然网络可以做到,就更有理由要求网络之外的现实世界也能够做到。
我们对互联网政治充满期待的根源就在于,互联网时代可以为中国传统政治赋予新的内涵。仅以温家宝2月28日在线交流为例:“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这是对公民权的敬畏;“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这是对道德的自觉;“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要感谢农民工兄弟姐妹们,最重、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是你们干的”,这是对劳动者的尊重;“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这是对社会公平的忧虑;“我倒不是关心我的锻炼问题,我关心的是现在青少年学生们的锻炼问题”,这是忘我的情怀……基于尊重公民权利的理念,有理由在网络时代唤起更多的同行者。
诚然,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的坦诚交流,不可能包含互联网政治的全部含义,但他们所倡导的精神以及本身的示范作用,非常有利于各级官员在对网络民意模糊不清的状态中,找到明晰方向: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表达、参与、监督,满怀诚心地面对群众,心怀责任感去履行职责。
应该看到,当日短短两小时,网民提出了数十万个问题,既显参与之踊跃,亦含转型期社会问题之复杂。这些,不可能寄希望于网络的一朝化解,更多还需要寄希望于现实政治朝向文明的制度改进。今日之网络,不再是毫无意义的游乐场,而是已经成为民意、民声、民智汇聚的平台,成为民主、民权、民情的重要桥梁和通道。怎么运用它了解社会甘苦,怎么使用它与群众对话,怎么借助它实现上下互动,怎么通过它实现民权自由伸张……都是网络时代的政治命题。而渐入佳境的“互联网政治”一旦与现实政治形成良性的互动,进入轨道,则实为人民之福,国家之幸。
毕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