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藏日记:“内归派”与他们的孤儿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旅藏日记:“内归派”与他们的孤儿院
2009年03月01日 2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拉萨三月一日电 题:“内归派”•“希望角”•白领与孤儿与

  中新社特派记者 孙冉执笔

  “希望角”是拉萨的一群“内归”们自发结成的一个志愿者团体。二月最后一天,正是藏历新年大年初四,当是藏族人家频繁串亲戚的时候。我的一个藏族朋友,正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一群人相约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

  乍暖还寒时候,对于我们这些个初次入藏的青年人来说,很难一下子触碰到这个高原古城的底蕴。年轻的脉搏更容易让我们砰然心动。一大早,我拉着摄影记者刘震走进了这群爱心队伍。

  这是一群生活在拉萨传统与现代交汇口的年轻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内归”(自中学起到内地就读,大学毕业后回藏)。回到家乡后,他们走进了写字楼,成了拉萨不折不扣的白领,或多或少地承载或引领着家乡年轻人的目光流向。

  他们的生活方式已与内地同龄人无异,喝牛奶点买名牌,上网冲浪看新闻有自己的解读,坐飞机去度假必是内地名山大川。自己生活虽然惬意,但身边的同龄人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不免令他们时而蹙眉。 这些有理想的年轻人有些坐不住了。 二00四年底,他们成立了拉萨第一个公益性质的民间社团——希望角。意在让更多的年轻同胞在公益活动中充实精神世界。

  关注藏族孤儿是“希望角”部落的一个长期项目。他们选择的孤儿院也是拉萨城关区一所私人孤儿院,由一对藏族夫妻所开,里面有七十几个孩子——曲珍孤儿院。

  由于私人性质,曲珍孤儿院只能得到社会的一些资助,而这里的孩子已经多到超饱和程度。孤儿院地方小,孩子多,每个房间里挤着十几张铁架床,还要两个孩子睡一张床才能勉强住得下。有些老人带了孩子过来,很难以拒绝,只能给他们看院里的情况,常常,老人家们只能坐在院子里流泪,然后无奈地离开。

  而“希望角”能带给这些孤儿的,除了一些物质上的支援,他们更想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快乐,也就是让志愿者多陪孩子玩。

  陪孩子玩也是严肃的。一到孤儿院希望角的志愿者们就开了一个分工会。为了让我也听懂,他们干脆用英语开会。希望角的负责人之一次吉是英语教师,她用熟练的英语把大家依次分为体育组、音乐组、手工组和绘画组,分别对应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

  二十七岁的格多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供职于中国银行拉萨支行。他带领一群大男孩在孤儿院门口的空地上踢足球,孩子们又跑又笑,进了球,一个个头最小的男孩兴奋地像个传统藏族汉子一样扭摆了起来。

  此时,孤儿院里回荡起一阵清脆的童声吟唱,我走进里院一看,是在出版社工作的白玛仓决在教一群年龄较小的女孩子唱英文歌。她唱一句孩子们学一句,很快孩子们就把一首《新年好》记熟了。小女孩们唱了一遍又一遍,表情既羞涩又欢喜。

  其他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的跳绳,有的玩起了呼啦圈。这里最大孩子是个二十一岁的女孩,她抱着这里最小的孩子,才六个月,是在转经路上被人拣到送来的。我们微笑着看这一切。而二楼窗户里,还有一些害羞的女孩子躲在屋里不肯出来。

  最后,志愿者把孩子们全聚起来玩集体游戏。志愿者站成两排,让孩子依次摆不同姿势从中间走过。孩子们大多极为不好意思地摆出古怪姿势尖叫着跑过。即使最内向的孩子也加入了这一游戏。气氛热烈到了顶点,孩子们玩得很疯,志愿者们笑得直不起腰。

  临走前,曲珍孤儿院的负责人格桑为志愿者献上哈达。格桑说她真不知该如何感谢这些志愿者,只能每次来都给他们献哈达。而次吉和同伴很默契地把哈达都一一又回敬给了格桑,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感谢在心里。完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