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在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期待下,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展开护航行动。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从陆地走向大洋,从浅蓝走向深蓝,海军远洋护航行动的一小步,迈出了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大步。
从陆地安全到海洋权益: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军事力量在捍卫阶级、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中,从来都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建国之初,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不高,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在大陆。以陆军为主体的人民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万里陆地边防线的职能使命。海军作为新组建军种,其近海防御的目标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外敌从海上侵入大陆。今天,海外贸易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我国经济的命脉,海上交通线和重要通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使用海上军事力量保卫国家海洋权益,是我军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鲜明体现。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综合,是确定军队职能使命的前提,也是履行职能使命的最高原则。进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军队的职能使命必然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而不断延伸。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利益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利益已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的范围,开始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拓展。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我军的使命就要延伸到哪里。按照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我军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还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边疆”;不仅要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者,还要成为国家发展利益的捍卫者。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革的必然。全球化蕴含着对海洋的巨大依赖。我国在海洋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仅近陆海区生长的藻类产量就比目前全世界小麦的总产量还多20多倍,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7%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发展成为国家经济产值增长最快的黄金地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60%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运输则主要依赖海运,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不能无视本国疆土边界之外的安全隐患,不能局限于疆土边界内采取安全措施和行动,国家安全空间必须超越领土空间。社会历史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后,运用海上军事力量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就不再是个别大国的专利,而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普遍要求。
目前,索马里海盗活动已经严重威胁我船只和人员安全,严重损害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我海军舰艇编队这次远洋护航,就是在国际法、联合国决议的框架内,合理合法运用军事力量保护我国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正当行动,标志着我军职能使命由维护国家陆地安全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历史性转变。
从“保家卫国”到国际维和:展现我军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心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也是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地球村”而孤立地发展。世界经济总体上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各国在安全与发展利益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紧密。国际安全与发展的这种新格局,既使各国之间在安全与发展利益上相互制衡、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也使得追求国际共同安全、共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和有效发展模式。
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气魄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密不可分,中国军队的职能只局限于从建国之初的“保家卫国”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同它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参与程度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安全形势的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各种活动中承担相应任务。我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赋予了我军崇高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使我军职能由保卫国家安全延伸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我军不仅要维护好国家主权和安全,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救援、反恐等行动。2002年以来,我军已与外军举行过10余次联合军演,包括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与巴基斯坦、印度、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联合海上搜救演习。1990年以来,我军共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次我海军编队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实际行动表明一个负责任大国承担国际义务和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安全的积极态度,世界舆论大多予以积极评价,称赞“中国是在为集体利益作出积极贡献”,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寻求海外军事扩张。
从需求牵引到能力建设:有效履行使命必须不断提高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中所产生的一切都是通过军队体现出来的。军队的建立和维持只是手段,军队的使用才是目的。”现代军队的使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军事能力,二是使用军事能力的决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对军事力量的使用上升为国家意志后,就产生了开展军事行动的需求,军队的军事能力必须能满足这一国家意志所决定的军事需求。这是由军队的职能使命所决定的。这次海军远洋护航行动为什么可以举国同心、水到渠成?一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从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出发,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作出了重大决策;二是因为我军具备了完成护航任务的军事能力。护航的三艘军舰均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性能先进,海上整体作战能力比较强。同时,中国海军已拥有比较丰富的远航经验,中国海军足迹已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为这次远洋护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为人民海军展现出的决心和能力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担负什么样的使命,就会产生相应的军事需求,就必然会以需求来牵引军队相关能力建设。纵观世界军事史,军事需求历来是新武器装备、新组织体制、新军事人才、新作战理念、新作战样式等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有效牵引力,历来是军事变革发起的重要诱因,是新军事能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以战略投送能力为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军承担的国际维和、联合反恐、人道救援以及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越来越多,战略投送空间范围不断拓展、组织运用的频率明显增加。我军要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必须具备在国家陆地、海疆、空域范围内多方向快速机动的能力。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我军统筹安排军地交通运输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立体投送,把10多万救灾大军和急需装备物资快速运达灾区,保证了救援行动的迅速展开。从多次与外军的联合军演到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近年来的国际维和、紧急援外救灾等军事任务,我军对战略投送的需求已从战争领域延伸到非战争领域,呈现出经常性、常态化趋势。这一切都要求我军加快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进程,切实满足部队“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海军远洋护航行动,正表明国家利益拓展使军事行动的战略空间进一步扩大,急切呼唤我军不仅要有能力“走出去”,而且要有能力“走得远”,以有效维护国际战略通道和海外经济利益安全。同时,提升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对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履行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巩固大国地位、发挥大国作用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带来了军事行动的多样化。战略投送能力是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组织指挥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危机管控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能力建设,在多样化军事需求的牵引下,同样需要着力予以加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从这次海军护航行动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我军走向远洋、走向深蓝的凌云壮志,更可以看到我军担当新的历史使命、推进多样化军事能力建设的历史跨越。 (黄昆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