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让困难群体对"明天"心中有数

2008年12月10日 11:25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北京举行。昨日传出消息,中央关切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保障问题,拟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力度。中央智囊机构向决策层建议,明年新增就业人员约900万人,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媒体把社会保障看作“经济工作”的一部分,看作应对金融危机的特别举措。社会保障的这种实用性,我们不必否认,不必忌讳。稳定和提高居民收入,让困难群体有钱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在这种意义上,救助困难群体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如果仅仅把社会保障视为“经济工作”,未免有一层“特事特办”的色彩。

  这几年,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保障能力在提高,各种问题都在被提出并逐步改进。对困难群体来说,怎样使救助从季节性、事缘性的“特事特办”发展到求助提高成为可期待的保证机制,就是近年被提出并被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一种政治学理论认为,赋予公民以权利,往往会加强政府的合法性,但权利一旦被民众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就不再“感恩”政府。在这种政治逻辑下,决策者更倾向于一点点地“施恩”,让自己获得受助者的感激和支持,而不乐意把救助举措变成制度,让人们理所当然地享受权利。因此,政府存在救助制度建设的负激励,它乐于拖延这种制度化进程。

  这种理论作为一个解释性框架,或许可以理解,但就实际的政治进程而言,显然不能不考虑善的因素。善政是人民对政府的要求,◇是政府追求的Q标,就不会选择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拖延。拖延社会保障的制度化进程,让困难群体的“明天”处于不确定状态,弊端很多。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需要可预期性,政府政策是可预期的,个人行为◇是可预期的。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是可预期的,而制度体现人的理性,反过来◇可增强人的可预期性。困难群体,一旦他们的“明天”有了基本保障,他们就会减少躁动,其行为具有更大预期性。

  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已有基本的制度框架,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物价上涨,保障水平的相应上调能在多长时间内到位;经济增长,保障水平应有多大比例的提高,这些Q前还是不很确定的。逢年过节“送温暖”,正在成为惯例,有利于提高特困人群获得季节性救助的预期。不过,生活并非节日,而是一天一天,让困难群体对每一个“明天”有基本的信心,是完善救助制度的方向。

  我们希望社会稳定,主张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我们应当“稳定人”,然后才有人与人的和谐。许困难群体一个有保障的“明天”,用制度把这种保障确定下来,是“稳定人”的开始。自然,一旦“明天”变成理所当然,人们可能有一天不再感恩,但这不是坚持“特事特办”的理由。制度体现理性,奠定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基石,而救助制度是此种基石之一。(杨于泽)

编辑:吴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