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弹指30年,昔日封闭半封闭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以踔厉风发的英姿屹立在世界东方。“远飞者当换其新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积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参与国际军事合作,必然要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也不可避免地会置身于现代传媒的直击和放大之下。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塑造军人形象的时代课题,鲜明地摆在当代中国军队面前。
军人形象是软实力的名片,也是战斗力的外在体现,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形象力建设已成为军队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象是社会群体依据不同社会分工和职能所展现的富有职业特征的公众印象。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专家首先提出了形象力概念,认为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构成企业力。当今国际企业界,已将形象力同人力、物力、财力相提并论,称之为企业经营的第四种资源。
军人形象是军事职业人员总体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以及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印象。现代化军队建设实践证明,国防实力和战斗力不仅包括武器装备等硬实力,也包括军队形象、战斗精神、国防声誉等软实力。作为军队的精神品牌,军人形象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也是我军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形象力反映战斗力。
在信息化条件下,一支军队不主动塑造自己就必然会被别人塑造
改革开放在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通过彰显国家形象符号而增强软实力的新课题。作为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我军必须适应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军队对外交往日益扩大的新局面,以大国军队应有的风范示人。融入世界使我军从外军学到了优秀的军事文明成果,也更多地接受了世界的审视和评判,客观上有一个如何塑造和展示军人形象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传媒优势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论”时有所闻。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主流传媒把握先机,在及时、公开、全面的报道中影响世界舆论,生动描绘了中国军人勇敢、无私、爱民的良好形象。
事实证明,信息化条件下,一支军队不主动塑造自己,就必然会被别人塑造。因此,我们要在稳妥推进军事透明、客观展现我军战斗力和威慑力,恰如其分地呈现和放大军威里的国家形象、军人形象的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勇于面对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认知上的疑惑与价值判断上的冲突,力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实现超越国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沟通,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我军的使命和任务,优化军队建设的外部环境。
我军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塑造自身形象已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家战略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为国家战略利益拓展提供力量支撑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过程中,我军建设的外向度明显加大。不管你是否已经意识到,我军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塑造自身形象,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惊天动地的四川抗震救灾,是我军面向世界的精彩亮相,也是形象塑造的新突破。美国《国际日报》在《死亡废墟中肃立的士兵》一文中,描述了一位持续奋战抢救生命的士兵,一手托军帽、一手下垂,为死难灾民致哀这一震人心弦的形象。美联社不得不承认,与2004年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美国军队相比,中国军队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
显然,透明抗震使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我军也因此获得了塑型亮相的丰厚资源。
人民有权利更加及时了解和监督军队
在资讯海量呈现、社会日趋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军转型建设和遂行多样化任务必然越来越透明。汶川大地震中,各种志愿者团队和大批脱险后迅即投入救援的灾区群众,见证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初现。
随着公民社会这一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责任社会的成长,人民有权利更加及时了解和监督军队履行使命的情况,军队也有通过展示形象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
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军队主动发布《国防白皮书》并参与联合国透明度登记,2008年初,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开始履行对外发布新闻的职能,抗震救灾中,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正式走上前台。
我军重大军事行动和部队建设现状直面世界,既可以拉近我军与世界的距离,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军队,客观理解我国国防政策和建军理念,挤压各种消极负面舆论的空间,同时还会形成新的激励效应,形成透明促进履职、履职树立形象的良性循环。
军人形象塑造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着眼改革开放新环境把握时代定位,准确揭示形象塑造的内涵并自觉遵循形象塑造的规律
我军形象塑造是与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相间而行、有着巨大历史纵深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战略工程。建军80多年来,我军既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共性形象模式,又树立了各个时期光彩照人、个性迥然的形象代表。胡锦涛主席在建军80周年之际作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新概括,鲜明凝练地揭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军人形象塑造的内涵,因而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军人形象有“形”更须有“神”
军人形象塑造离不开作战训练等军事实践活动和旗帜、服饰、徽章等“形”的要素,更取决于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等“神”的内涵。
在面向世界、借鉴外军、推进转型的过程中,我军必然会打上新的时代印记。军人形象塑造应当着眼形神兼备,准确确立新世纪新阶段军人形象塑造的时代定位,把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作为军人形象塑造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作为形象标本的灵魂和生命线来维护和恪守。同时,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着力展现我军开放、透明、自信、发展的时代风采。还要看到,各部队在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和传统,是军人形象塑造富有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应当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几者结合,方能塑造出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军人形象,增进公众对军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80后、90后军人依然在传承着不变的军魂
军人形象塑造是一条流动的河,今天的军人形象,是昨天军人形象的延续,同时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体现和反映了当代军人的精神品格。
曾几何时,不少人对部队“80后”、“90后”官兵不无疑虑,担心“抱大的一代”关键时不能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四川抗震救灾中,当15名年轻的空降兵官兵从4999米的高空冒死跳伞勇探茂县险情时,当武警战士荆利杰在指挥员下令紧急规避余震后跪着哭喊“让我再救一个”时,当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潘明旺在危房将倾之际舍生忘死保护灾区群众光荣负伤时,新一代中国革命军人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官兵身上,人们依然可以强烈感受到我军各个历史时期英模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正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军人形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定位。
良好的军人形象背后是每一个军人的优秀
军人形象是军队全体官兵素质之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虐俘事件”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虽是几个士兵所为,但对美国军人形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2008年6月18日,济南军区铁军部队士官武文斌英勇牺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都江堰市成千上万群众自发前往吊唁,送了数千个花圈。万人空巷悼英雄的背后,饱含了灾区人民对铁军乃至整个人民军队的由衷敬意。显然,一个高尚的士兵提升了一支军队的形象。
由此可见,军人形象塑造既要重视宏观布局、总体设计,又要善于从我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尤其在中外关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媒体向社会公众的聚焦往往具有超常放大效应。一个人、一件事能够增辉三军,也可以从整体上玷污军人形象。因此,要把军人形象塑造建立在每个军人的一举一动上,通过优化军人个体形象,提升和改善军队整体形象。
在开放透明的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军人形象
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软实力建设超越国界的鲜明特征,军人形象塑造的全新事业呼唤全新的思维和举措。我们要树立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建设观,兼顾国内国际两种环境,着眼国内树形象和全球展风采。要努力增益国门内的国际效应,立足本土更好地彰显世界目光下的中国军队形象。
从2002年起,中国军队先后与外军举行了19次联合军事演习。从2000年起,中国军方先后7次邀请外军观摩演习。在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梦圆的第29届奥运会上,我军出动兵力3.4万多人,动用74架飞机、48架直升机、33艘舰船及其他武器装备,承担部分奥运安保任务,令人信服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足不出国门便可形诸世界,这种国内小制作、国际大收益的“蝴蝶效应”,堪称军人形象塑造的大手笔。
同时,还要着力打造国门外军人形象塑造的精品工程。国际军事合作是我军走向世界的亮丽风景线,也是我军形象塑造的点睛之笔。近几年,中国向5个联合国特派团派出维和人员9000多人次,这些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大使,在军人形象塑造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富有生命力的创新性探索,必然会收获制度财富。随着这些成功的做法逐步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通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我军形象力建设一定会有更可靠的制度保证。
军人形象塑造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正确把握路径方法,积极推进创新实践,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军人形象是内在蕴涵的客观反映,同时也需要度身打造展示平台并富有成效地宣传推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塑造军人形象,必须面向新实际、把握新特点、寻求新路径、总结新经验。
军人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
古往今来,能征善战一直是检验军队能力的基本尺度,金戈铁马也理所当然成为塑造军人形象的主要道具。在以作战能力强弱为主要评判和取舍标准的昨天,我军的威势和形象也是靠“打”树立起来的。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军队职能的拓展,军人形象塑造又不仅仅在战场上。随着中国军人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常态化,多样化任务客观上已为我军提供了打造崭新形象的历史契机。
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讲述了中国军人震后不顾危险,在都江堰废墟中奋战50个小时,成功救出一位怀孕8个月的34岁妇女的故事,让中国军人的形象传遍世界。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式上,上千名军校学员担任仪式标兵、3000多名官兵表演击缶而歌和参与搭建“人体鸟巢”,无不以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震撼和征服了世界,在全新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军人鲜为人知的风采。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在为国家发展注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开辟了我军能力建设和形象塑造的新路。
把握军人形象塑造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良好的军人形象既有赖于行动塑造,也有赖于传播塑造。
据统计,现在我国有近2000家报纸、2100多家电视台和为数众多的广播电台,丰厚的传媒资源蕴含着为我军塑型立传的巨大潜力。我们要提高运用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善于向现代传媒开掘军队的形象力,不断增强军人形象的感召力、辐射力、亲和力。要把握社会媒体分众化、对象化新趋势,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的同时,重视开发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的作用,大力加强我军网站建设,积极占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要加大部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我军舆论宣传的快速反应能力。
军事对外宣传工作是增强我军软实力和精彩呈现我军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遵循国内国外舆论互动共振规律,从加强国内舆论入手改进对外军事宣传,善于针对中外文化差异,尽量采用符合西方媒体和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的宣传方法,注重用事实、典型和数字说话,注重通过具体和富有现场感的细节描述增加可信度和权威性,含蓄巧妙地表达我政治主张、价值取向和建军理念,努力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说服力、公信力。要进一步完善我军新闻发布机制,加大军事信息投放量,通过国家媒体、国际友好和中性媒体,大力宣传我国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同时,要坚持主动发布新闻以遏制流言传布和恶意炒作,坚持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以先声夺人,坚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坦诚、透明、翔实的报道和阐释,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军队形象,牢牢把握军人形象塑造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让文化的特殊功能使军人形象永恒
充分发掘军人形象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力提升形象力,是世界各国军队通行的做法。美军十分注重借助地方影视公司传播其价值和制度理念,先后与好莱坞联手创作出700多部故事影片,着力打造神秘军营、神话大兵和神圣战争等形象工程。1986年全美票房冠军《壮志凌云》拍摄中,美国海军提供了全方位支持,飞行员在机舱中地道的对白就是由军方改写的。
我军历来重视通过文学影视作品为军人立传,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林海雪原》、《南征北战》、《上甘岭》等,成功刻画了我军光彩照人的形象。近年来,《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亮剑》红遍大江南北,唤起了中国人沉寂多年的英雄情结。
可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军人形象塑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和用之不竭的资源。
让投身军职成为青年一代的崇高选择
军人形象塑造决不仅是军队自身的事情,而是一种国家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维护。因此,我们要针对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发挥利益导向和精神激励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相应改善军人待遇,使他们能体面而尊严地生活。同时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把对军人牺牲奉献的褒奖纳入国家荣誉制度,增进全社会对军人的理解和军人对国家、军队的认同感,构筑强大心理契约,不断增强军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军形成群贤毕至、英才涌流的喜人局面,投身军职成为青年一代崇高的职业选择之日,就是军人形象塑造卓有成效之时。
秀外必先慧中,面对军队建设新需求和社会新期待,只有与时俱进苦练内功,才能真正成为军队形象代言人
外在形象是内在品质的反映。军人的形象力归根结底植根于军队的战斗力。军人形象塑造的本质,是要努力提高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能力,为展示新风采提供过硬素质支撑。
军队实力是军人形象塑造的底气
职业素质是军人形象的深厚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东西方文化交融逐步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对军人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新的考验。提高军人职业素质,首先要在八面来风中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官兵,铸就听党指挥的神圣军魂,牢固确立忠诚、勇敢、牺牲、奉献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今世界,联合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军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基本样式。提高各级指挥员带领部队遂行联合行动的素质,对于更好地履职尽责和向社会公众展示当代中国军人形象尤为重要。四川抗震救灾中,我军建立多级联合指挥体系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十几万大军快速到位和展开,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奥地利《新闻报》评价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国际社会的赞誉,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提高联合指挥能力,对提升我军形象是多么重要。
信息化时代,军队专业分工日趋精细、多样化任务涉及的行业日益众多,对军人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抗震救灾中,各部队普遍坚持专家与士兵结合、人才与人力结合,使人们从我军力量结构的优化中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形象。
法律素质是军人形象的一面镜子
随着驻军港澳、海外维和和参与重大救援行动,我军执行多样化任务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香港法律中直接规范驻军行为的条例和附属立法超过100部,有近400个具体条款。驻港部队先遣人员进驻之时,携带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驻军法两部“法律武器”。这种兵马未动、法制先行的做法,得到港人高度评价。
由此可见,法律素质是社会公众和世界各国观照我军的一面镜子,也是提升我军形象力新的增长极。在未来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法律准备是军人的必备素质,熟悉国际法和完成多样化任务中的相关法律,是战斗力和形象力的法理支撑。四川抗震救灾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各任务部队坚持依法处理废墟清理、遗体掩埋、救孤帮困中的问题,树立了遵纪守法的好形象。
利用现代传媒为塑造军人形象服务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外传媒透视中国军队的视野,接踵而至的多样化任务,又使我军有更多机会与媒体面对面。四川抗震救灾中,100多位师团领导与媒体直接连线,有效锻炼提高了应对媒体、把握舆论的能力。
面对媒体就是面对大众,就是面对世界。应对媒介的素质其实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厚积薄发是其显著特征。镜头前一分钟,镜头后十年功,没有足够的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应对现代传媒的随机大考的。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专门开设“军人与媒体”课程,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帮助军官适应新闻发言人角色。2008年10月,我军在京举办首期对外宣传高级研讨班。
在加强实战练兵的基础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各级干部的媒介素质训练,使其了解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基本技能,学会从容自信地面对媒体,游刃有余地引导媒体,作一个合格的军人形象代言人。
在国际军事合作中展示形象
改革开放推动国际军事合作如潮奔涌,随着我军在涉外演习、维和反恐等联合军事行动中日益频繁地登上国际军事舞台,尽快提高官兵的对外交往素质,成为军队建设和形象塑造的大问题。
对此,我们要帮助官兵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真正认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的道理。要有计划地加强部队参与海外维和和国际救援行动的学习研究及针对性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官兵遂行任务的能力和素质,以友善和平、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不辱使命的模范行动和骄人风采,让世界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让各国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军。要认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建设理论、作战思想、体制机制,善于在借鉴世界优秀军事文明成果中兼收并蓄。要多策并举提高部队的外语水平,注意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习惯和风俗禁忌,引导官兵在加强沟通交流、把握交往方法中,养成自觉按国际准则办事的习惯,在对外交往合作中充分彰显倡导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负责任大国军队的形象。(某集团军政委 高建国少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