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辖一区、一市、九县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2749个行政村。市城区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近39万。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川占总面积的15.6%,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五个县,西部以平川为主,包括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四个县。晋中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和太原市中间,是1997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3亿元,增长14.7%;财政总收入87.8亿元,增长10.7%,剔除两权收入后78.2亿元,增长24.61%,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两权收入)31.1亿元,增长24.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283.7亿元,增长4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2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4206.7元,增长15.3%。
(一)悠久的历史
晋中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68年起称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
晋中是一个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在这里,晋中一度成为当时华北抗战的中枢,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晋中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晋中是我国农业先进典型大寨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大寨这一农业上的先进典型,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勤劳的晋中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战天斗地、实干苦干,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大寨精神。
晋中是著名的晋商故里。明清时期(十四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间“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晋中商人为代表的晋商,曾经驰骋商场500年之久,创造了“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商业奇迹,“执全国金融之牛耳”。李长春同志概括的“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四句话集中体现了晋商精神的精髓。
(二)厚重的文化
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平遥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为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乔家、渠家、王家、曹家4个晋商大院,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山西第一大剧种——晋剧,起源于晋中,也称中路梆子。左权小花戏和祁太秧歌,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被认定起源于晋中和顺一带,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介休被名为全国唯一的清明文化之乡。晋中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种类繁多,保存完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晋中民俗文化,秉承北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商贸、饮食、节庆、婚嫁等方面独树一帜,晋中面食久负盛名,影响广泛,素有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之说。
名人志士众多。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唐代名相温彦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近代书法家赵铁山,晋商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民国时“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孔祥熙;当代著名农业劳动模范陈永贵,资深农业专家杜润生,著名版画家力群,著名画家李琦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等,都是晋中的杰出代表。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交通区位优势独特,是山西连接华北、西北、中原诸省的重要通道,史有“晋疆锁钥、南北通衢”之称。市城区距太原市区25公里,距太原机杨15公里,2002年开通城际公交,车程半个小时。石太、南同蒲、太焦三大干线铁路交汇中心城区,太旧、大运、太长三条高速公路交叉过境,11个县(区、市)全部通铁路,9个县(区、市)通高速公路,市内高等级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一,与京、津、冀、豫、蒙、陕国道主干线及环渤海经济带连成一片,是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2007年邢汾高速晋中段开工建设,龙城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太原到北京高速铁路建成后,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2010年,太中银铁路通车后,将成为国内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东中西连接线。随着太原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晋中将与省城太原逐步实现同城化发展,成为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丰富的资源
矿产资源众多。全市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66种,探明储量17种,其中优势矿种为煤、铁、铝、石膏等,特别是煤炭资源种类齐全,煤质优良,易于开采,预测储量1082.12亿吨,查明储量180亿吨,占全省总量的8%,是“十一五”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林牧资源独特。晋中作为山西传统的农业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农林牧资源,境内山地、丘陵、平川兼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耕地面积546万亩,林地面积380.5万亩,宜牧面积876万亩,林木覆盖率27.9%,具有发展农林牧各业的良好条件。
(五)较好的产业基础
农业发展一直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是山西重要的传统农业区,全国12个农科教示范区之一,也是省城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和山西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995年在全省最早推行农业产业化,现已形成粮、畜、菜、果四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蔬菜、肉、蛋、奶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酥梨、红枣、核桃等果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平遥牛肉和推光漆器,中药龟龄集和定坤丹等,都是晋中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有4大类20余种农副产品出口20个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居全省之首。
工业起步较早。是山西老工业基地。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煤焦、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轻工、医药、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煤焦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8.7%,其它依次为机械10.3%、冶金9.2%、化工6.8%、电力4.1%、食品4%,是全国纺机、液压件以及焦炭、玛钢、碳素、药用胶囊、玻璃器皿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煤炭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吨,焦炭年生产能力1600万吨,纺机年生产能力12000台,化肥年生产能力140万吨,生铁年生产能力22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780万吨。这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纺机制造基地——经纬纺机,有全国实力最强的液压件制造基地——榆次液压,玛钢、药用胶丸、玻璃器皿的产量居全国首位,焦化行业出口额、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在全省领先,有十几个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拥有晋中开发区、祁县工业园区、榆次工业园区等3个省级工业园区,逐步发展了山西医药园、安泰工业园、中煤九鑫工业园、榆社化工园、平遥工业园等工业园区。
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兴起。作为全国新兴的重要旅游城市,晋中是一个以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为灵魂,以名城、名院、名村、名山为载体,集文化、休闲、红色为一体的晋商文化旅游胜地。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景区景点7处,居全国同级别城市第一。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的旅游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平遥国际摄影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在首届“节庆中华奖”颁奖大会上,晋中社火节获得“弘扬传统节日综合奖”,晋商文化旅游目前为山西省主推的三大精品线路之一。
(六)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
是山西重要的出口基地,纺机、液压设备、焦炭、玻璃器皿、碳素、钉丝、水果、核桃、小杂粮等产品销往8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名列全省前茅;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技术、外包服务进入晋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台湾、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晋中,进出口贸易拉动的GDP占到7.29%。国际间城市交流合作活跃,奥地利瓦尔斯市与晋中,法国普罗万市与平遥缔结友好城市;韩国水原市、美国盐湖市、匈牙利索尔诺克市、俄罗斯恰克图市与晋中进行友好交流;韩国金东勋教授被聘为晋中市政府经济顾问。
招商引资日益活跃。多年来,在自己组织各类招商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投资洽谈活动,2007年引进项目114项,完成投资83亿元,合同引进资金29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49万美元,是上年的6.5倍。现有项目办理立项手续196项,开工率73%。
(七)潜力巨大的城市发展
条件得天独厚,西部平川由北向南百余公里范围内,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六县(区、市)一字排开,其间还散布着多座中心集镇,自然和历史在这里造就了一个城市密集带。贯穿其间的108国道,形成了连接这些城市和集镇的中央大道。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良好。市城区集中供热率、供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55.6%、87%、63%。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29.6%、2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城区二级以上天数298天。
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今后一个时期晋中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依托现有的区位优越、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的先发优势,尽快构筑起独具特色的“城市群”框架。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大省内开放和相互合作步伐,晋中、太原联手合作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市加快了晋中、太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市中心城区的榆次区遵循与太原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城市的性质、功能和目标进行了定位,争取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达50%,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0万,平川6个城区和6个集镇总人口达到150万,使晋中跨入规模城市行列。
“十一五”时期是晋中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赶超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经济总量倍增、居民收入翻番、增长方式转变三大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煤化工基地培育、旅游业发展和城市群打造四个方面实现全省领先,加快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大太原经济圈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契机,加快发展以物流产业、房地产业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努力使晋中在同城化过程中成为大太原经济圈新的城市功能区。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0亿元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人均GDP15000元左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0元,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左右,在全省领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