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位居山西中心,自古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美誉。全市国土面积698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建成区面积198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平原,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平川占五分之一,汾河横贯全市。全市常住人口344.2万,占全省的10.3%,其中,城镇人口279万。现辖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晋源六城区和清徐、阳曲、娄烦、古交三县一市,共54个乡镇,51个街道办事处。
太原古称“晋阳”,以地处晋水之北而得名;秦代设太原郡,郡址设在晋阳,故又称“太原”;汉代设并州刺史部于太原,因此又称太原为“并州”,简称“并”。太原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曾是九个独立王朝的国都或陪都。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有大型祠堂式园林风景区晋祠、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天龙山石窟、佛教名刹崇善寺、太原市标志性建筑永祚寺双塔、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纯阳宫等,还有国民师范旧址、高君宇故居、牛驼寨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阳文化源远流长,政治、文化名人辈出,有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和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唐叔虞,三国名将郭淮,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白居易、名相狄仁杰,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元明古典小说家罗贯中,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文学家傅山等。
太原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项目太原有11项。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产业为主体,兼有轻纺、电子、食品、医药、建材等34个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五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4%,是国家不锈钢、新规划的铝镁合金、重矿设备生产基地,产业将形成很大的规模和影响。
太原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类矿产40种,既有铁、锰、铜、铝、铅等金属矿,又有煤、石膏、硫磺、矾、硝石等非金属矿。其中,煤、铁、石膏储量最为丰富,探明总储量分别为186亿吨、6.5亿吨、6112万吨,被誉为“煤铁之乡”。
太原交通便利,太原机场是北京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已开通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是石太、南北同蒲、京原、太焦、太古岚等6条铁路干线的中枢。大运高速公路、108、208国道纵贯南北,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横跨东西,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
“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五个百亿台阶,达到895.5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达到163亿元,年均增长2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9亿元,年均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4亿元,年均增长15.2%;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3.7亿美元,年均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76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2元,年均增长10.7%。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是城乡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十五”期末的2005年,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排第5位,增速排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第4位,增速排第5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排第6位,增速排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第4位,增速排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排第6位,增速排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4位,增速排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3位,增速排第3位。总共14项指标中,有7项指标处于最后两位,有7项指标居于第3、4位,总体处于下游位置。
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排第17位,增速排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第16位,增速排第13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排第19位,增速排第1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第16位,增速排第8位;一般预算收入排第19位,增速排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11位,增速排第1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12位,增速排第6位。总共14项指标中,有7项居于第14—19位,有7项居于第3—13位,总体处于中下游位置。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