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中新网8月2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9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杜平撰写的文章《百年机遇与百年教训》说,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角度看,中国追逐强国目标的内外环境,确实是近代以来最好的。但是,若要更好地抓住和利用这个机遇,那就要牢记中国在过去百年里持续衰落的历史教训:只有永不自满,只有不停地求新求变,中国的自强之路才不会半途而废。
文章摘录如下:
世界历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当初看上去想必是互不相干,后来才会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君主体制被摧毁,政局和社会剧烈动荡,然后英法战争的灾难接踵而至,导致欧洲的安全秩序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而就在同一年,美国正式建国,一个新的世界强国在远离欧洲的新大陆,悄然而又快速地成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坠入了自相残杀的梦魇之中,不仅耗费了大量财富、资源和生命,而且还使欧洲演变的方向陷入了困顿之中。而就在同一年,美国成功凿通了巴拿马运河,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堪称伟大创举的工程。与此同时,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利用欧洲人发明的引擎,开始大规模生产汽车,从此开启了以轴承驱动的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进程。
欧美列强这一此起彼落的过程,早就印证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只有当决策者不失时机地善加利用,不失时机地顺势而为,这个国家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在没有太多干扰的国际环境里,脚踏实地地追逐自己的远大目标,走出属于自己的强国之路。
最近这几年,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当前正是中国百年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必须集中精力追求国强民富的目标。从中国国内形势和全球格局来看,这一判断应该是正确的。在国内,单看13亿人口求变图强的强烈愿望,决策者就足以因势利导,把积极向上的民意和民气,转变为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动力。而在国际上,当前的世界秩序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目标,只要看一看欧美与俄罗斯为格鲁吉亚问题发生的冷战式的对抗,我们就能知道,虽然中国的对外交往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在整体上,特别是与百年来的情形相比,确实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国际上的评论大致上都很积极,以至于下届奥运会东道主伦敦已经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那些曾试图干扰和阻挠奥运会的各种势力也大失所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让几乎所有的老牌工业国都刮目相看,但却始终没有像北京奥运会这样,通过对自身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展示,使原本对中华文化不屑一顾的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后来居上”的压力。
在理论上,奥运会的成功只能说明一时一事的成功,但在实际上,任何成功的故事都绝非是无根之晨露。怀有体制优越感的人,可能会心有不服地指称,这是专制政权倾国家之力才得以取得的结果。这种看法也许不无道理,但显然也有酸溜溜的意味。主办规模如此庞大的奥运会,若不是依靠国家的力量,而是依赖民间的奉献,让老百姓去承担所有的责任和负担,那才是真正的专制体制。
尽管如此,奥运会的成功确实不能说明一切,更不应导致中国决策者和民众产生自满情绪,进而在忘乎所以之中,忽视了依然存在的诸多重大体制和社会障碍。在奥运会成功闭幕之后,中国网络媒体上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疑虑,担心政府居功自傲,担心民众自满自大,使政治管理层面不思改变,社会建设层面不思进取。这些担忧可能是过虑了,但为了避免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此时的任何建议并非都是多余的。
实际上,北京奥运会越是成功,就越是与过去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各种弊端更加突出。其中最主要者,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奥运光芒的照耀下,显得不再那么理所当然和“毋庸质疑”。
比如,在主办奥运会之前,政府缺乏效率、官员趾高气扬、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执法粗鲁等等问题都一直存在,但为什么在主办奥运会期间,这些问题都能大为改观?很多在平常就应该抓紧处理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等到别人批评和指责的时候才有解决的决心?这些疑问绝非是无关痛痒的小事,而是涉及到各级施政者是否具备发现自身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正视这些问题的勇气,是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意愿。
北京奥运闭幕之后,国际舆论都认为中国把“成功”的标杆推到了新高度,使后来者难以企及。而对中国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情形?在奥运期间,北京乃至其他城市的环境、交通、治安、秩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们尝到了“改变”的好处,更相信只有不停地改变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可是,在奥运结束、外在压力减少之后,如释重负的北京乃至全中国,还能够做到这些吗?还有不达目标誓不放弃的动力吗?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北京奥运都是一个新起点。这个“起点”的含义是,奥运给北京和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新气象,虽然有可能是昙花一现,但却已经成为人民心中的记忆。将来人们也许会问:既然在外国人面前能够做到,为什么在自己人面前却不能做到?既然在奥运期间能够做到,为什么在平常时候却不能做到?既然在体育领域能够做到,为什么在其他领域却不能做到?
因此,中国领导人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保持“天天办奥运”的意识,而且只能进、不能退。不只是生存环境要改善,社会公平、媒体开放和政治文明领域,更应该不失时机地逐步改变。假若奥运之后一切归零,一切如故,那就会使奥运的成功完全失去意义。
中国政府所说的“百年机遇”,显然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如上所述,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角度看,中国追逐强国目标的内外环境,确实是近代以来最好的。但是,若要更好地抓住和利用这个机遇,那就要牢记中国在过去百年里持续衰落的历史教训:只有永不自满,只有不停地求新求变,中国的自强之路才不会半途而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