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六日电 题:八十年的中国铁军雄风依旧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中原某训练基地,一场实兵实弹演练正在进行。战车轰鸣,炮弹呼啸,发发命中目标。参加这次演练的,是被称为“铁军”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中共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历经八十年的风雨征程,他们以顽强的作风和钢铁般的战斗力,显示出铁军依然雄风不减。
在师史馆,记者看到了这个师光荣的过去和辉煌的现在。它是浓缩了的解放军军史。战争年代,参加过三千多次战斗,从这里走出了五位元帅、七位大将等共三百多位将帅。中国军队建军的一些原则和制度也最早在该师实行。一九九七年,这个师率先成为中国军队的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代表新型陆军的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该师参加了十七项重大军事任务,如“铁拳—二00四”涉外演习、“和平使命—二00五”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江泽民曾两次视察该师并题词。二00六年十一月,胡锦涛签署命令,给该师记集体二等功。
在红军师采访,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练兵打仗的气氛。从首长机关到基层连队,从师长、政委到普通一兵,全师官兵一年四季身着作训服,人人佩戴“铁军”臂章,首长机关战备携行物资常年放在指定车上,连每周、营每月、团每季的战备拉动从不间断。政委周和平说,红军师的官兵晚上睡觉都睁着一只眼。
师长杨剑是一位头脑冷静、具有丰富任职经历的职业军人。他曾参加过保卫边疆的重大军事行动,在战场上立了二等功。他说,这支部队八十年来的荣誉,是“打”出来的。这种意识已融入到官兵的血液中。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靠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军人的责任感。
每逢遇到重大任务,师领导就有“三难”:大家争着挑重担,分配任务难“摆平”;官兵都要上一线,留守人员难安排;完成任务后,大家不为名利所扰,评功评奖难定夺。杨剑还记得,确定“铁拳—二00四”涉外演习主攻团队时,几个团队争任务争红了眼的情景:
“叶挺独立团”申明:我们在“铁军”编制序列里排第一,是历史上打头阵最多的团队,担负主攻任务非我们莫属;而“秋收起义团”则强调:我们一向以善于打硬仗打恶仗而闻名,此次演习打头阵理所应当;装甲团态度更坚决:过去步兵是老大,装甲团打不了头阵,现在成了机步师,装甲团不能再当“二梯队”。争执不下,师里只好按编制顺序将主攻任务交给了“叶挺独立团”。
为了打好主攻,团长黄成友在高烧三十九度的情况下,七次到现地考察地形,反复研究作战方案;参谋长李安民脚踝扭伤,仍拄着拐杖坚持在一线指挥。演习当天,二连战士林森在向某高地冲锋过程中右脚鞋子跑掉了,他强忍疼痛向前奔跑;九连班长胡彦的胳膊被树枝扯开十多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他抓起一把黄土往伤口上一抹,继续前进……“我们要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杨剑说。
“训练就是不流血的战斗!”杨剑想的是,要像实战那样练兵。于是,训练中处处险象环生:以往用模拟手段显示战术情况的做法,被真炸真爆替代;设置火障时,将柴油改为汽油,火焰更旺,动作慢一点就会被烧伤;战车冲击时,选择的都是没有道路的“原生态”地形,沟坎密布,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翻车危险。
几年来,他们针对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先后对远程机动、信息攻防、抢险救灾等数十个课题进行了演练,全师所有干部和二年度以上兵,都经历过近似实战的战术演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