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三日电 题:南昌起义前后聂帅的传奇经历——聂力笔下的父亲聂荣臻
中新社记者 淮黎霞
适逢南昌起义八十周年,中国新闻社前不久主办了“南昌起义将帅子女北京座谈会”,记者见到了聂荣臻的独生女儿聂力中将,她在会上显得格外高兴,称赞这个活动办得好,有意义。因为聂帅戎马一生,历经无数战役,而南昌起义在聂帅的战斗生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由于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聂力对记者说,我就不去南昌了,但我对英雄城非常向往,南昌起义今年正好是八十周年纪念日,我要说的话都在我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这本书里了。说着她亲自签名把这本书赠与记者。
这本书浸透了聂力对父亲聂帅的崇敬之情,她以一个女儿的视角,展示了聂帅传奇的一生。
聂力对记者说,一九一九年,父亲赴法勤工俭学,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人,他们私人感情很好,并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一九二四年秋,父亲来到莫斯科,与叶挺等人同在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
聂力说,就是这些学习西方技术,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他们又在南昌城聚在了一起,共同组织策划了惊天动地的南昌起义。
起义时,周恩来指定聂荣臻为临时性组织前敌军委书记,当时起义部队主要依靠贺龙的第二十军、叶挺的第二十四师和朱德的军官教育团。周恩来让我父亲设法把第二十五师拉来参加起义。经过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紧张筹划,父亲把其中两个团拉了出来,总人数超过三千人,汇入南昌起义的队伍,编为起义军第十一军的第二十五师。南昌起义后我父亲被任命为第十一军党代表。
记者翻开《山高水长》这本书,聂力将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悲壮传奇的画卷:起义军虽英勇作战,但在南下途中,被不断地失利、酷暑、饥饿、疾病、死亡困扰着部队。部队很快就散了。两个月后,聂荣臻与叶挺一起流散到了广东普宁县,却意外在这里遇到周恩来等人。
此时的周恩来身染疟疾,发高烧,脸色铁青,非常痛苦。病情发作厉害的时候,连稀粥都无法吃下去,有时神志不清,躺在担架上,还在喊,冲啊,冲啊……。看到自己最钦佩的人病成这样,聂荣臻心急如焚。
敌人又从后面追赶上来,周恩来身边只剩下聂荣臻、叶挺和几个警卫人员了。为了减小目标,避免被俘,聂荣臻和叶挺商量后,遣散了警卫,两个人架起不时说胡话的周恩来连夜逃离。
周恩来是党的重要人物,他如果被俘,损失就大了。聂荣臻和叶挺只有一个信念:宁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好周恩来。就在走投无路之时,他们遇到了中共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几个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渡海到香港去。
费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来到陆丰甲子镇,找到了一条小船,于黎明前启帆出海。周恩来、叶挺、杨石魂、聂荣臻,再加上船工,一共五个人挤在一叶扁舟上。周恩来躺在船舱里,其他四个人挤在舱面上。
台风刚过去,仍然是风大浪急,小船晃得厉害,坐都坐不稳,随时都有掉到海里的危险。四个人找来船上的绳子,把身子牢牢拴到桅杆上。小船就像一片树叶,贴着浪尖颠簸着前行。就这样经过一段惊心动魂的海上之旅,他们才到达了香港,摆脱了险境,治好了周恩来的病。
聂力将军认为,南昌起义前后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在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心中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