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四月三日电(杨江波)今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逝世近两周年之际,他的骨灰在吴江松陵落葬,百年之后的费老,终于叶落归根。
一本书、一捧菊,是对这位社会学大家的最好追思。今天上午,费孝通先生的亲属和生前好友四十多人,齐聚吴江松陵公园,参加费老的骨灰安葬仪式。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向群等出席。
曾凭一部《江村经济》蜚声海内外的费孝通先生,一九一0年十一月二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县城(旧属苏州府,今为吴江松陵镇)。一九三六年,遭遇丧妻之痛的费孝通应姐姐费达生之邀,来到吴江开弦弓村休养。在短短两个月内,费孝通拄着双拐在街巷里串门访户,走田头,进工厂,观商埠,做记录。在去伦敦留学旅途中,费孝通先生把在开弦弓村农民生活变迁的调查整理成篇,随后以《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作为博士论文发表。《江村经济》一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费孝通的一生在马不停蹄的考察中度过,他用社会学家的眼光来发现、思考农民摆脱贫困的办法,曾先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地区发展模式;晚年的费孝通仍然东西穿梭,南北奔走,几乎踏遍了乡土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又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构想,包括黄河上游、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影响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
有文称: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文学者中,几乎无人能像他那样把学问做到浅近而平易,无人能像他那样将“学人话语”化为“经世致用”的举动;而且几乎无人能以一生之心力,孜孜以求,“穷经皓首,志在富民”。
对于故乡费孝通更是情深似海。据吴江的老人介绍,从一九三六年第一次访问江村,直至二00三年春天坐着轮椅最后一次访江村,费孝通先生先后大约有二十多次访问这个江南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