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3日电 日前中国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以后,中国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香港《大公报》的报道说,有人口学专家发现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出生性别比极高的地区通常是执行“一孩半”生育政策的地区。
所谓“一孩半”政策,指的是从1984年起采取的在大多数农村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间隔4到5年后允许生育第二孩的弹性计划生育政策。这在当时被视为是体恤民情的政策纠偏,但客观上却形成了一种人为诱导,助长了重男轻女的倾向,间接地鼓励了产前性别鉴定、遗弃女婴等不良现象,造成了出生性别比与女孩死亡率的大幅度超常偏高。
报道说,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教授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孩半”政策隐含的意义是一个女孩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男孩的价值,需要再补生一个,这一理论上称为“心理暗示导向作用”的政策影响使得重男轻女观念更难根除。
报道说,人口分析估算表明,在考虑了女婴瞒报、漏报比男婴严重的前提下,当前中国“一孩半”政策地区出生性别比高达124.7的主要原因,是有19.1%左右的一胎女孩夫妇做性别鉴定保生二胎男孩,而二孩晚育政策地区的这一比例只有4.6%左右。
报道指出,事实上,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观念支配下,有条件且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往往倾向于进行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的手段。韩国及中国台湾省都有类似情况。
报道说,人口学家表示,亟需消除不良的政策性误导,使中国未来出生人口比例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否则,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可能对中国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隐患。(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