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大国崛起》:用历史透视未来 为中国寻找镜鉴

2006年12月04日 11:11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

  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近日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这部12集的系列片分别诠释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9个大国先后登上世界舞台的发展史。

  《大国崛起》总导演任学安对本刊说,这部历时3年的电视片最初的设想,是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内容的启发。

  2003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任学安开车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了一则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9大国,500年”,在北京嘈杂拥堵的三环路上,任学安闪出一个念头——“大国崛起”。

  当天,任学安就与文化学者麦天枢就这个选题进行了讨论。后来麦天枢成了这部片子的总策划,给政治局讲课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被聘为该片的学术指导。

  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11月23日下午,央视索福瑞公布最新收视数据: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创下了与《经济半小时》持平的收视率。“这对于一部大型系列专题片来说,收视率是非常高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徐舫州说。

  一部历史文化片何以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大国崛起》总策划麦天枢认为,这部片子虽然没有直接讲中国,但很多内容对中国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是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对照,来寻求中国的出路。它试图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徐舫州说,《大国崛起》是为中国寻找镜鉴的。他引用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中国改革正在过大关。这部片子在这个时候出现有特别的意义。改革下一步将如何深化,这部电视片中的大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获得启示。

  一些学者看过《大国崛起》后纷纷撰文力挺此片。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汤重南则从更加务实的角度提出:“改革开放,就是要睁眼看世界。”经济学家张维迎说,“我想通过这样一个片子,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西方国家在过去300年里边,是怎么发展成长起来的。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尤其在好多的认识上,我们能够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样的话,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才可以比较顺利。”

  《大国崛起》总策划麦天枢,日前就该片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历史有着神奇的现实指导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拍这部专题片?

  麦天枢:拍这部片子是出于中国现实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目标和方向并不是我们自己杜撰出来的,而是源于几百年前从欧洲发端的现代化浪潮。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历史有着神奇的现实指引作用。

  这部专题片的特点是叙述历史。这种叙述是开放的,包容的,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启发。

  内容标准: 我们需要学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这部专题片讲述了9个国家500多年的历史,每个国家只有50分钟。在内容上着重于什么?

  麦天枢:我们每一集都采用了单纯化的取舍办法,单纯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明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看看国内需要什么;二是突出人物。

  比如英国。专题片在介绍英国崛起的故事中强调了这样几个要素: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与突破,以瓦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学说。专题片还提到了自由贸易对英国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比如,在介绍法国和德国时指出,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两百多次血腥的战争,可谓旧恨加新仇。但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之后都认识到,两国关系僵持下去,不但会影响彼此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会影响欧洲的未来。所以,两国领导人理性地伸出双手,从而顺利开启了两国和欧洲的新时代。

  再比如我们要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介绍为什么会出现美国这样一个社会。电视片用了很多时间铺垫美国建国以前的事情。美国在建国前并不是白纸一张,“五月花”号绝不是简单地拉了一船男男女女登陆。它是拉着欧洲文化的经验,拉着欧洲社会的契约精神一起登陆的。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通过时,看起来只是几十个人在费城开会,但背后却是比较普遍的法制化、自治化,这已成为美国小镇普遍的生活方式。

  还比如电视片要说明英国为什么能够崛起?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创建了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那就是“法在议会,王在法下”。因此,片子用了很多时间陈述这一历史事实。其实,“走向现代”这一集的题目原来曾想使用“王在法下”。

  第二就是突出人物。这些国家面临重要历史时刻的时候,都有一些杰出的社会精英勇敢而理智地担当了历史重任,辉煌地出现在引领民众的舞台上。片子对华盛顿、瓦特、牛顿、亚当·斯密、拿破仑、俾斯麦、李斯特、哥伦布、大久保利通等人物,都给予了浓墨重彩的陈述。

  中国新闻周刊:《大国崛起》作为一部政论性很强的专题片,还表达了哪些思想?

  麦天枢:《大国崛起》还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那就是妥协精神。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需要协商、让步与妥协,美国、英国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这样的经验。

  与中国的一元社会不同,西方社会即便在工业革命之前也不是一元的。那时他们的最高权威是两元的,精神权威是教皇,世俗权威是国王。由于有一种对等的力量存在,没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社会始终就有一种“商量”的习惯。

  而中国社会是一元社会、道德社会,是绝对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从一个社会转变为另一个社会,都是通过暴力和震荡,扫荡生命,扫荡社会风气,扫荡财富,扫荡一切,就像把橱柜腾空以后从头再来。

  9个国家的历史直接或间接、正面或反面都证明,妥协合作支付的社会成本最低。那些以激烈的方式追求社会目标的社会,往往不能有效地达到目标。因此,用渐进方式转型为另一个更高质量的社会,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目标。这是我们做这个片子时的一个基本共识。

  新史学“新”在哪里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于沛看了片子之后撰文指出,“新时代需要新史学。”你认为,新史学“新”在哪里?

  麦天枢:《大国崛起》获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当前中国的历史教育有关。中国目前的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始终有这样一个历史教育逻辑,就是认为人类历史是共同的历史,落后和先进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的解释不是以事实为主体,而是以观念为主体。

  另外,历史教育中有强烈的道德批判,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历史教育中道德批判比较强烈,更多强调这些大国的崛起是由于侵略和掠夺,而忽视了它们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机制。当然,侵略和掠夺是不容否认的,但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一点,就不够全面。真正挖掘出大国崛起的多方面因素,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借鉴作用十分重要。《大国崛起》为从多元的角度理解历史,提供了一种文本。

  因此,我看到有些家长在网络上呼吁,让孩子们看看这部片子,重新了解历史,了解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杨)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