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志: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需“一题一策”

分享到: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志: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需“一题一策”

2023年09月21日 2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要正确地看待‘时与势’。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对于国际传播工作来说,我们面临的压力不小,但机会更多。”

  9月21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创新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刚刚履新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志教授在研讨会上如此表示。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志教授 李太源摄

  在王志看来,当今时代,大国博弈加剧带来舆论格局变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舆论生态变化,国际传播面临新形势。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国际传播的“时与势”成为重要课题。

  王志建议,要加强国际传播多元主体的统筹协调、重点议题的攻坚突破、人才梯队的储备蓄能以及话语体系的整合创新。

  王志说,国际传播不是某几家媒体的事,是整个国家的大事。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打破政府、企业、智库、媒体、公众之间的区隔,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动,形成官方和民间、海内和海外的国际传播“大合唱”“交响乐”。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深入融合,在国际舆论场上,美西方针对中国的议题设置也变得越来越具象,从政治领域渗透到经贸、文化、科技、气候、民族、宗教等多领域。“新时期,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途径需要‘一国一策’精细化策略,也需要‘一题一策’的定制化策略”。

  王志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相结合,强化民族事务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希望更紧密地与主流媒体、智库机构一道,加强国际传播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一方面强化重点议题联合攻关,提高舆情预警能力和传播反制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理支撑,人才孵化,对外交流方面合作建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长效机制。

  “高校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参与主体,高校开展国际传播不仅有人才、专业等智力优势,也有中外青年交往、国际学术交流等平台优势,还有国际合作网络、专家学者人脉等渠道优势。”王志说。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加强人才梯队的储备蓄能。王志建议,大学教育既要注重培养“通才”,强化新闻传播、信息技术、语言能力、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多学科联动,培养既熟悉国际传播规律,也掌握国际传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专才”,进一步细分领域,在经贸金融、气候环境、民族宗教、人工智能等重点议题和前沿领域,术业专攻,因材施教,挖掘和培养既懂专业又会传播,内知国情、外晓世界、融通中外的专家型人才。

  数字化时代,全球文化众声喧哗,如何进一步把握话语主动权,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王志认为,国际传播的目标应该是打破隔绝、理解差异、传递价值,在双方的文化中寻找交汇点。

  王志表示,大学在进行国际传播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接受习惯,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探索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升国际传播的准确率和信息传播效率。

  他建议,精心谋划传播议题,结合世界动态、国际热点、共性难题等在不同语境下均可产生共鸣的话题讲故事、讲事实、讲情感、讲道理,以此激发受众热情,深入传递核心价值,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更应该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新时期的国际传播工作。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面对面,我很诚恳地跟大家说,心连心,未来我们将共同站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战线上、舞台上。”王志说。(完)

【编辑:周驰】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