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面对面】当前为何要大兴调查研究?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题:当前为何要大兴调查研究?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这一要求背后有何深意?如何使调查研究更好服务于科学决策,防止“调研”变“调演”?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邀请中国社科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蔡礼强,进行解读分析。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如何理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蔡礼强: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调查研究与主题教育的关系。这次中央对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而且要求主题教育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调查研究就像一根红线,把主题教育活动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有效贯通、有机整合,可以有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调查研究本身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调查研究有三大功能,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是认识论方面的功能,即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其次是指导实践的功能,再次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功能。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共最大的政治优势,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和群众的感情。
第三,调查研究可以推动实践。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理论更好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中新社记者:根据方案,调查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什么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蔡礼强:首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优势和重要经验。从历史上看,中共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发展阶段,都非常重视通过推动解决问题,来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也是中共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通过找准问题、剖析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样能够更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其实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世界,二是如何有效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是前提,有效改造世界是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将这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此外,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能够实现时代发展和事业进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时代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助于在调查研究中找准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良策,实现发展目标。
中新社记者:这次印发的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您认为这些内容的安排设计有何特点?
蔡礼强: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第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来设计。方案明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二,相关内容都属于“国之大者”。比如方案中提到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
第三,这12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我理解,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清单,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有助于地方发展,有助于本部门发展取得更好成效的,都应该纳入调查研究范围。这个问题清单,把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方向一致,能够更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进步。
中新社记者:脱离群众路线的调查研究,往往会成为“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要防止调研变“调演”,应当着重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蔡礼强:你刚才提到的这种种表现,主要还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是要让领导干部更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中共党史上能被称为“传家宝”的并不多。调查研究关系到我们党事业的兴衰成败,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调查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让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深入群众。“作秀式”的调查研究,其实是脱离群众的表现。我们说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要深入群众,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改变历史的主要力量。
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是相互融合、互相支持的。调查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入群众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首要环节和基础。
中新社记者:综合来看,您认为应当从哪些维度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使对策建议更有针对性,更好服务于科学决策?
蔡礼强:怎么才能作出科学决策?首先要了解情况,掌握规律。那么,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就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样才能拿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方案和政策工具,作出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还要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作用。中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党的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往往是指导思想特别成熟的时候。因此,要通过调查研究,更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更好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中新社记者: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您认为应当如何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使领导干部既“身入”也“心到”基层?
蔡礼强:应该说,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认识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非常深入、非常扎实。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比较“漂浮”,出现了一些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情况。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完善调查研究理论学习方面的制度。中共特别重视理论学习,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应当通过加强学习,让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的地位、功能、作用,中共为什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等问题,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完善调研决策制度。比如,可以要求凡是重大决策,一定要先调研后决策,不调研不决策。实际上,中央的重大决策,一定都是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样一种调研决策制度,应该说中央有反复要求,但是可能有些地方在这方面贯彻落实得不够到位,不够扎实,今后可以更加完善。
第三,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调研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应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每季度、每半年或者每年要有几次调研,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完善调查研究考核制度。比如,领导干部都有年终述职和年终工作总结,那么在年终总结和述职报告里,可以专门规定,要把一年来调查研究的次数、时长,取得的工作实效明确列出,我想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应该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新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中,将“调查研究能力”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您看来,年轻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尤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蔡礼强: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能力”摆在第二位,仅次于政治能力,这样讲其实是很有深意的。为什么调查研究能力这么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和科学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高度相关。总的来说,在领导干部的各项能力中,调查研究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基础性的能力,它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调查研究,要特别注意不能假手于人,要身体力行。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调查研究任务分解给多人,或者称之为“委托”,有的甚至“外包”。有人把这种现象总结为“调研甩锅”现象。
这种“甩锅”要不得。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等方方面面的能力,都只有在亲自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升。如果自己不去做调查研究,委托给其他人,或者做得不深入、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事,那调查研究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干部个人的提升作用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说,一定要亲自去做调查研究。
做调查研究不但要亲自出马,而且还要深入群众。前面我讲过,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基层,了解第一手情况,才能够把问题找准。如果不深入群众,这样的调查研究肯定是不扎实的,也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此外,调查研究还应该采取正确的立场、态度和作风。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昂首向天,要眼睛向下,就是要“甘当小学生”,要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请教,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抱着这种态度,才能够真正深入群众,群众也才会把领导干部所要想了解的情况原原本本讲出来。(完)
- 专题:大调研进行时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2:45:01
- 2024年11月21日 22:22:34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
- 2024年11月20日 18:33:42
- 2024年11月20日 15:27:39
- 2024年11月20日 12: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