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

分享到:

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

2023年05月16日 09:43 来源:解放军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我们当兵的意义,就是守好眼前的大山”

  “不知道抢修水泵的战友们几点才能回来!”一进队部,文书董凯来不及抖落作训帽上的冬雪,就冲向了屋里的暖气。

  董凯边暖手边感叹:“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水泵赶着下雪天坏!”

  在某工程兵大队某队,官兵们每次出紧急任务,大都是董凯负责给加班的战友送饭。加班餐通常是煮方便面加火腿肠,这次他特意多加了几个荷包蛋,还带过去了一包自己刚买的暖宝宝。

  没一会儿,董凯坐到办公电脑前:“得抓紧把大家的探亲路费核对一遍。今年有几个结婚的,还有俩生娃的,可不能漏发了。”深夜,他又返回炊事班,给战友们烧红糖姜水。

  董凯就像队里的大管家,负责的工作很杂,从收发文件、登记统计到物资请领、电脑维修等,堪称“软硬兼修”。因此,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有才”。

  “叮咚!”办公网又来了新消息,是即将下队的新兵名册到了。

  董凯一下来了精神,名册中的两名新兵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是万锦濠,重庆小伙,入伍前参加了2022年重庆山火救援;一个叫李光昊,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父亲是一名空军老兵。

  “过几天,这批新兵也要上山喽。不知道他们适应队里生活需要多久?”董凯回想起自己刚来时,老班长说的两句话——既来之,则安之。想要融进这里,得先有在大山里安定下来的勇气。

  果然,几周后,新兵万锦濠有些迷茫,还没有找到当初在家乡勇救山火时的激情。望着眼前的深山,大学生士兵李光昊也感慨:“难道这大山就是自己军旅生涯的全部?”

  对年轻战友们的迷茫,董凯感同身受。刚开始干文书时,他没少挨训。“一个大学毕业生,怎么连上传下达这样的活儿都干不好?”他拼命想干好,却经常事与愿违。

  “有些想不明白的事,如果站在战争和生死存亡的角度想一想,就全明白了。”教育课上的一句话点醒了董凯,“平时上传下达干不好,顶多挨批评;如果战场上也这么马虎,送的可是战友的命!”

  电视剧《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播出后,“七连文书王毓文”这个角色,让同是文书的董凯印象深刻:“文书作用很大,是给战友们记功劳簿的,而且文书也能冲锋!”

  如今,董凯已成长为一名二级上士,在文书岗位上愈发得心应手。谈及当初的迷茫,他笑了笑说:“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当兵的意义。是为立功受奖?是为工资待遇?其实,这些都不能使我坦然。我们当兵的意义,就是守好眼前的大山。”

  “历史要往前看,更要往后写”

  “指导员上课就会念稿,干巴巴的,越听越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战士如此抱怨。

  当时,我的脸一下红了。的确如此,扪心自问:“你的课,能感染你自己吗?”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课,才能打动官兵呢?”我苦苦思索,直到听到那声特殊的汽车鸣笛。

  一次,我和中士易安淼到山中一个哨所巡查。路过山腰的烈士陵园时,司机易安淼挺了挺腰杆,按了两声喇叭,“如果车上正播放音乐,路过这里时,也要按暂停。这是我们司机的规矩。”

  易安淼打开了话匣子:“长眠在这里的烈士,都是咱们部队施工时牺牲的前辈,有的烈士牺牲时比我还年轻。”

  我连忙追问:“这些烈士里面,有咱们队的老班长吗?”

  易安淼摇了摇头:“没人给我讲过这些,不知道。”

  这不就是教育课的切入点吗?我突然意识到,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首先要找到红色基因。

  调整改革前,我们队还叫连。一次,整理队荣誉室时,我发现了一本旧笔记,封皮上是“连队简史”4个竖排毛笔字。翻开第一页,这样一行字映入眼帘:“我连从1960年9月13号正式建连……”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一口气读完连队简史后,我不禁感慨:“60余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对一个连队来说,60余年是那么波澜壮阔。”

  在队里的故事会上,易安淼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新发现:“整理资料时,我找到了老班长们多年前的业务笔记。之前,我总认为他们学历低,都是大老粗。没想到,他们的笔记比我记得工整、细致多了。”

  仔细看过那本“连队简史”后,一级上士闫士停也补充了不少故事。

  “原来,我们的家底不薄呀!”董凯感叹道,“咱们队也是个荣誉连队。”

  “历史要往前看,更要往后写。写得好不好,关键看咱们。”一级上士苏帅华对几名战友说,“咱们队现在充满一股劲儿,有点当年工程施工那种感觉。”

  “这种被国家需要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山中三月,春光明媚。官兵来到楼后的小松林,过起了组织生活,主题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自然而然地,话题最后落在“怎样做强军新征程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上。

  “我觉得,施工的时候,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苏帅华回忆起自己的“兵之初”——

  苏帅华刚下队,就遇上了大任务。一开始,他很兴奋,觉得“终于能为国家干点事了”。然而,施工一天下来,他已经有点顶不住了,“昏天黑地,粉尘弥漫,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休息时,队长只跟新兵们说了一句话:“你们这批兵特殊,没有适应期。需要适应,就在施工一线适应。”

  不知哪天起,工程里竖起几面红旗,作业面上立起了“奋战100天完工”的倒计时牌。老班长们为了赶在退伍前看到新工程竣工,一个个仿佛都拼了命。一次浇筑任务,他们甚至三天两夜没下作业面。

  完工那天,苏帅华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10个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笔记本扉页上。

  “自那以后,我就不怕干累活了。干越大的活,我反而越不觉得累。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这就是被国家需要的时刻。”苏帅华动情地说,“这种被国家需要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没错!”通风空调专业技师贾磊接过话头说,“我在报纸上读过一句话,螺丝钉精神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没有‘门槛’。这种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回想一下,我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贾磊所在的家族有个传统:每辈人都要出一名青年参军。到贾磊这辈,轮到了他。

  “与其说是轮到我当兵,不如说是命运驱使我来到部队。”贾磊大学毕业之后,偶然看到了直招军士的报考通知。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了报名表。没想到,他顺利通过选拔。那时,部队本科毕业的士兵还不多。

  和苏帅华的经历差不多,贾磊下队后,部队施工任务也很重。有时,工程里要浇筑的作业面很狭小,官兵们用肩扛输浆管施工是常事。碗口粗的铁制输浆管压在肩膀上,真不是个轻松的事。

  “输浆管压到我肩膀上,我曾后悔自己当初报名参军。支撑我的就是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贾磊说。

  改变,也源于输浆管。作业时,通常由4名官兵同扛一根管。因为管子里有残留的混凝土,特别沉,必须保证重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肩上。如果其中一个人没有用上劲,其他人就会特别吃力,甚至会有危险。

  一次抬输浆管,贾磊脚下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不小心松了劲。紧急时刻,队长顶上来说:“你脚不舒服,我来!”

  从那之后,贾磊再没有后悔到部队来。“之前,我经常和同学们比工资、比待遇、比生活,结果,越比越苦恼。现在,当兵快10年了,我能淡然面对大山里的一切。这是我的使命……”

  这次组织生活,战友们谈了很久,直到夕阳西斜。

  “大山总会在我们身上烙下印记,会跟我们一辈子”

  山中岁月悠悠,身在其中的士兵们也越来越像山。

  年复一年,闫士停从“小闫”变成了“老闫”,渐渐成了队里最老的兵。那年冬天,老闫要退伍了。

  实行“两征两退”以来,部队送老兵的仪式越来越简约。不过,这一天,仍是队里的重要日子。

  12月的老兵退伍仪式更隆重些,一是因为冬天工程任务较少;二是因为12月的兵“只出不进”,走一个少一个。

  从傍晚开始,会餐、茶话会、聊天……战友们通常彻夜不眠。走完一整套流程后,总归还是要到最后一刻——凌晨4点多,大家在大门前两列排开,老兵和全队战友一一拥抱道别。

  此时,董凯会架上拉杆式野战音箱,循环播放《驼铃》。战友们敲着锣鼓,把老兵送到不远处的主干道上登车。

  《驼铃》奏响的那一刻,老闫哭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名老兵流泪。车子开出营门10多分钟后,老闫才渐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我负责带车送站。时间还早,我们特意沿着驻地所在大城市的主干道绕了一圈,就像《士兵突击》里连长高城送班长史今那样。

  送走了老闫,董凯问同年兵赵海涛:“你退伍的时候,会像老闫一样哭吗?”

  “才不会,我背起包就走!”赵海涛说得斩钉截铁。

  “等着,到时候我可全程给你录像!”董凯笑着捶了赵海涛后背一下。

  窗外操场上,有几名战友正在撤收“向军旗告别仪式”条幅。一阵北风吹过,条幅呼啦作响。

  “或许,到了那一天,我也要作为退伍老兵代表登台发言。到时,该说些什么呢……”董凯自言自语道。

  董凯说的这些,万锦濠、李光昊这些新兵们或许还不懂。他们不太理解,闫班长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不奇怪,那正是他们要去走的路。毕竟,只有扎根之后的离别才会更艰难。

  我们守护着大山,不知不觉间,也把青春融进了祖国的山河。

  上等兵韦磊原本计划着,干满2年就回去继续读大学。我很清晰地察觉到,这名年轻人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了很久。

  不知什么原因,韦磊最终还是选择留下。“其实,不论是2年、5年、8年、12年,或是更长,大山总会在我们身上烙下印记,会跟我们一辈子。”他说。

  前不久一个周末,我外出进城,和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吃饭。我们坐在餐厅一角,聊着往事。

  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我们身上,好友突然发问:“你们单位到底在哪儿啊?”

  天气晴好,远处青山如黛。这次,以往收假归队前的焦虑似乎不见了,我笑着顺手一指:“在山的那边……”(谢啸天)

【编辑:钱姣姣】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