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冯德莱恩同期访华,罕见外交安排有何看点?

分享到:

马克龙、冯德莱恩同期访华,罕见外交安排有何看点?

2023年04月04日 2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持续的“热季”中又有新动作。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另外,经中欧双方商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将于同期访华。

  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之间的互动格外令外界关注。有专家指出,此次欧洲大国元首和欧盟主要机构领导人同时开启中国之行,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交惯例,是较为罕见的外交安排。前瞻两人的到访,至少在三个维度上的看点值得关注。

  推动中法合作新成果

  这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访华,中法两国元首也将继去年G20巴厘岛峰会后再一次面对面对话。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共同规划和引领中法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中法合作新前景。

  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法关系保持积极发展势头,中法战略合作长期走在中西方合作前列。即使在疫情期间,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有效运转,2021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有评论称,中法关系已成为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政治互信最高、可预见性最强、潜在政绩最多的双边关系之一。

  通过此访,双方合作有望取得新成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注意到,马克龙此次将率领一支阵容庞大的商务文化代表团来华。“中法关系将延续积极、健康、向上的主基调,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农业食品等传统领域挖掘新的增长点,同时拓展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可能,相信此访会有新的合作内容释出。”

  此行,马克龙还将到访广州,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这对于法方、欧方全面了解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的新举措会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明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此访将成为后疫情时期重启中法关系的重要引擎。”

  挖掘中欧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受外部势力影响,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分化态势有所上升,给中欧关系带来一定挑战。外界认为,中法、中欧通过高层交往深入交换意见,有助于激发欧洲内部对华建设性认知,为中欧关系挖掘新的发展动能。

  经过多年发展,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022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在双方关系的关键节点,中欧也有意寻求合作新机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中欧双方经济结构互补,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对于当前深陷能源危机、经济困境的欧洲而言,扩大双边经贸领域务实合作至关重要。

  除了在经贸领域打造新动能,崔洪建指出,管控分歧的能力将成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欧洲内部正在经历比较复杂的对华政策讨论甚至辩论,从经贸关系到政治互信,双方都应当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克服干扰和困难,聚焦共识与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长远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推动人文交流也是上述访问一大重点。历经三年疫情,中欧双方对于重启人文对话交流、恢复正常人员往来都有迫切需求,领导人会晤预计将就此发出重要积极信号,在总结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经验的基础上,促进中欧人文交流多层次、全方位新发展。

  寻求应对变局新共识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疫后经济复苏乏力。欧洲政要密集访华,纷纷“向东看”,希望与中国共寻应对变局之道。欧洲媒体指出,此访有助于进一步缓和国际环境紧张局势,弥合意识形态鸿沟,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世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欧洲国家对此感知尤为强烈。”崔洪建认为,通过欧洲领导人密集访华,双方正在不断通过发展彼此关系丰富自身对于世界格局的认知,并期待在原有合作基础之上形成更多共识、拿出更多解决方案。

  乌克兰危机是欧洲面临的最直接地缘政治风险,其外溢效应持续影响全球。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尽管中欧在此问题上看法不尽相同,但可以通过对话找到应对危机的共识,在各自立场基础上寻找交集。

  受新冠疫情影响,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重振,而乌克兰危机也让欧洲各国经济进一步承压。有声音称,马克龙此番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期访华,希望借此契机解决经济发展困境的愿望尤为突出。此访若能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解冻”,无疑将进一步释放中欧合作潜力。“相信通过这次访问,双方领导人将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寻找更多新共识、提供更多政治意愿。”陈凤英说。(完)

【编辑:田博群】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