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宫”如何为人类求索寰宇注入“和”力?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中国“天宫”如何为人类求索寰宇注入“和”力?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在2月24日开幕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上,中国空间站相关展品成为展览一大亮点,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多型火箭模型、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实物等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中国已在四百公里天外建成一座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遨游宇宙的无限畅想走进现实。
这座“天上宫阙”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与成就。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中国载人航天通过11次发射、2次实验舱转位、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建成空间站,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这座“天上宫阙”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愿望。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成果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对全人类也将是福音。正如英国国家空间学院院长、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阿努·欧嘉所说,为全人类的利益进行科学合作是非常强大的团结因素,科学可以帮助建立一座更好地理解全人类的桥梁。
人们常将“天宫”称作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意在表明中国人立足自身,独立自主成功建造了一座“太空家园”,但绝不是指关起门来独享成果。实际上,中国一直将空间视为扩大国际合作的新领域,期待与世界携手走向星辰大海,为人类共同探索太空注入“和”力。
“和”力体现在共享科学成果、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上。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开展更多空间应用项目科学实验,有望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球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太空具有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等特殊条件,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研究场所。过去二十几年,世界仅有一座空间站即国际空间站在轨运行,太空实验环境对科学家来说是宝贵稀缺资源。中国空间站的加入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多实验载荷搭载机会和全新的实验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医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发展,拓展人类对空间科学与应用的认知。
“和”力突出包容性与普惠性。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被联合国外空司官员称为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探索未知宇宙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太空资源属于全人类,而非少数国家的财产。然而,目前世界各国的航天技术发展还不均衡,如何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利用太空资源的机会,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技术鸿沟,实现对外层空间的进入和探索,促使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红利惠及目前还没有足够航天能力的国家。
“和”力着眼于越来越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2023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国内外航天员此前已有不少友好互动。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巴黎八分钟”中表演太空吹奏萨克斯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曾多次与中国航天员隔空互动;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同行合作,学习中文多年,神舟十三号乘组阵容公布后,他发文为好友叶光富送上祝福。
中国也一直欢迎国外宇航员来访“天宫”。中国官方透露,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中国正开展对接协调,并积极进行培训国外航天员的相关准备工作。
从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到合作形式,中国航天始终立足自身、面向世界,秉持开放、和平、共赢的合作理念,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太空不断作出新尝试,凝聚“和”力。人们相信,进入应用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空间站开放合作的大门还将越开越大。(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08:39:04
- 2024年11月23日 17:37:57
- 2024年11月23日 17:28:25
- 2024年11月23日 15:08:22
- 2024年11月23日 11:42:23
- 2024年11月23日 09:39:55
- 2024年11月22日 22:13:46
- 2024年11月22日 17:08:13
- 2024年11月22日 16:41:55
- 2024年11月22日 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