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看防疫,实事求是做防疫
要实事求是看我们在三年防疫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打好防疫这场仗。
1
理解中国的政治和政策,要理解几句话,第一句是“实事求是”,第二句是“与时俱进”,第三句是“摸着石头过河”,第四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看两本书“实践论”和“矛盾论”。
啥叫“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则,据此制定政策。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政策也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调整。这就是“与时俱进”。
啥叫“摸着石头过河”?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存在局限的。有些问题,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但又不能没看清楚就不做。所以要先试先做,边做边总结经验,调整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成熟的案例可借鉴,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先试,先做,再说。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要讲究多目标的平衡。控制疫情蔓延是目标,经济发展也是目标。不能片面的只关注一个目标,不管另一个目标。我们不可能为了防疫,把整个中国封几个月。同样,我们也不可能为了经济,就完全躺平不管防疫。最终要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这个合理的平衡,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随时调整的。
病毒的变化是客观事实。传染力越来越强,Omicron的传染力强, Omicron新变种比早期Omicron更强,清零越来越难,严格防疫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不断上升。致病性,Omicron比Delta弱。这都是客观事实。
所以政策肯定要根据客观事实调整。20条就是调整。调整,观察,看效果,然后下一步再调整。
2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世界各国在疫情这三年的表现,第一是看生命,第二是看经济。之前写文阐述过,因为死亡归因统计的标准不同,超额死亡率(不管是因为新冠死亡,还是因为其他比如封控之类的原因死亡,全部算进来)是最准确的统计指标。
2022年3月,WHO公布了2020和2021年两年,世界各国的超额死亡率的估计:
2020-21年,主要肆虐的是原始株和Delta。Omicron是2022年才开始发威。当然,我们对Omicron变种的最终防疫结果还没有尘埃落定,但至少原始株和Delta的浪潮我们确实靠防疫防住了!
2020-21年,美国每年多死千分之一点四的总人口,两年合计多死了93万人。按人口比例,中国差不多要多死接近400万人。
2020-2021年中国的防疫政策,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这句话一点不为过。
客观地说,2020-21年的抗疫优等生也不仅仅是中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抗疫优等生,大中华区的香港和台湾,也是优等生。而欧洲,美国的答卷都并不理想。
2022年的情况,确实有所不同,防疫优等生纷纷破防。
过去十二个月的累计超额死亡率,香港飙升到了万分之十四,台湾接近万分之八,新加坡也超过了万分之五。目前只有新西兰,还在万分之五以下。即使这样,这几个国家或地区在整个疫情期间的超额死亡率,仍然远远低于大部分欧美国家,他们仍然是抗疫的优等生。
截至目前,除中国外,之前所有的抗疫优等生都逃不过去,已经都放弃了。我们真真实实是世界所有国家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
也许,等到疫情真正过去一段时间,哪个国家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数据将一目了然。
大家都跨越抗疫的终点线时,我相信,从保护生命的角度,那时,我们仍然会是全球抗疫的优等生。
3
从经济角度,由于疫情大幅度扰乱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节奏,GDP增长率上蹿下跳。看短线的GDP增长率毫无意义。去年跌了20%,今年涨了25%,经济只不过回到原点而已。但如果单看今年数据,那真是出现了经济奇迹。
所以,看各国经济,得以疫情前的数据作为基准。最近OECD数据库更新了主要国家今年三季度的GDP增长数据,印度的三季度数字也出来了。我根据这个,更新了一下最新的各国GDP,以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为100。
从疫情前的最后一个季度,2019年4季度开始计算,中国的GDP增长,超过了包括印度在内的主要经济体。从2019年第三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这三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速是4.6%,印度是2.2%,美国是1.6%。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都在0.5%以下。
这三年,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但和中国仍然有很大距离。2020年三季度,中国经济比2019年四季度上升了3.5%。而美国下跌了2.5%。差距达到6%。2021年,美国经济迅速恢复,但中国仍然维持了增量百分比差距。2022年,虽然中国经济遭遇疫情很大影响,但增量百分比仍在扩大。
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是2019年四季度的113.2%,美国经济则是2019年4季度的104.3%。差距达到8.9%。
日本从2019年四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经济几乎没有增长,韩国增长了5%。
英法德意四个欧洲国家,从2019年四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经济基本上原地踏步。
印度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疫情前,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中国。但疫情这三年,中国扩大了和印度之间的差距。中国2022年三季度,GDP是2019年四季度的113.2%,印度则只是106.4%。
从GDP增长的角度,疫情三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即使2022年经济增速大为放缓,但三年的总增速,仍然领先于上面的主要经济体。
GDP之外,外贸进出口,实物商品的生产,发电量,这些也都在证明中国经济在疫情三年整体表现跑赢全球大多数国家。同时还维持了较低的通胀率。
当然,这个数据和很多朋友的感受可能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4
因为疫情打击和普通的经济衰退不一样。普通的经济衰退,大体上是均等的打击所有行业,大家都过得不好。但疫情,是定点打击部分行业。不同行业,冰火两重天。
举个例子,同样经济总量衰减5%。如果少的5%,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均等的下降5%。这时,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感觉,该吃吃,该睡睡,骂几句娘,也就罢了。民众并不会有太多负面感受。
但如果经济总量衰减5%,少的5%,是有5%的人,收入下降到0,其他人收入不变。这就出大事了。中国14亿人,5%就是7000万。这意味着7000万人,完全过不下去了,这就要出乱子。这种情况下,负面新闻一定满天飞,舆论场必然怨气十足。
疫情,不是同等的打击所有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线下经济,是线下服务业,线下零售。这些行业有大量的就业人口,这些人的的确确因为疫情,陷入了窘境。
这些陷入窘境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比如餐饮业收入,今年1-10月收入同比下降5%,二季度3-5月,同比下跌20%。电影业,票房今年同比预计下跌30%,旅游业,航空客运,铁路客运业都遭受沉重打击。这些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容易被我们关注。当我们看到街边小店举步维艰时,看到电影院门可罗雀时,看到旅游区冷冷清清时,就会感到经济的冷意。
然而,导致他们窘迫的,不是防疫,而是疫情。他们也只是庞大的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有不好的,也有好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0%,从6.8万亿,增长到9.3万亿。2022年1-10月,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也远高于2019年1-10月水平。
我们的制造业在疫情期间表现抢眼,源源不断的为中国和为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的物资供应并未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022年经济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
高盛刚刚出了2023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投行对未来的预测,不一定准确,没有人有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但他们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是可以参考。
根据高盛的分析,在2022年,房地产业去杠杆对中国增长的负面影响,是疫情因素的数倍。
根据高盛的报告,2021年,8.1%的GDP增速中,有大约1.5%是房地产业贡献。而2022年GDP3.0%的预估增速中,房地产行业拖累了经济超过2%。如果房地产业不拖后腿,5%的经济增速是有可能达到。
部分房地产公司过去几年,疯狂扩张,积累了大量负债。必须要去杠杆,要收缩。房地产是周期性行业,有起就有落。房地产周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疫情。
5
怎么实事求是看防疫?等到疫情结束之时,我们再算生命账,算经济账。
我相信,等我们挺过感染高峰期,也进入“后疫情阶段”,无论是生命还是经济,中国仍然会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家。但我们还需要打好最后一仗,打赢最后一仗。
最后一仗,我们的挑战和之前截然不同。怎么打赢最后一仗?还是要靠那四个字“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做防疫。
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要尊重Omicron最新变种强大的传染能力。
我们要随时根据感染状况,调整应对策略。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一点上,有些城市已经根据不同的感染阶段,制定了明确的分阶段应对策略。
比如,什么情况下阳性需要进入方舱,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可以居家自行隔离。这些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快速及时的调整。
目前,各个城市都在摸索,都在闯关,都在小心尝试,总结经验。我相信,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至于网络上的各种杂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没必要理会。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很令人感动。
网络上,我们看到一些负面信息。当然,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人,总有一些负面的事情在发生。但我相信99%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民警都是优秀的,负责的。他们与病毒顽强对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也很累,也很辛苦。我们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7:59:03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