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茶枝繁叶茂|“白叶一号”项目引领,10800亩茶园带动14000多人增收

分享到:

感恩茶枝繁叶茂|“白叶一号”项目引领,10800亩茶园带动14000多人增收

2022年11月09日 15:35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感恩茶枝繁叶茂|“白叶一号”项目引领,10800亩茶园带动14000多人增收

  “除草追肥管理及时,来年春茶才会长得好。”岁至初冬,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的山岭间茶园冬管热火朝天,志强村村民王晓蓉几乎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乡亲们都说她是不知疲倦“女强人”。这不,刚从茶山施肥回来,就钻进厨房做饭。匆匆吃完后,便扛着锄头又朝茶山赶去。

  “茶叶管护好了,往后的日子才更有奔头嘛!”王晓蓉明白,幸福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有产业才有希望,有付出才有回报。

  山峦叠嶂,坡陡谷深。地处沿河自治县西南部的中寨镇,曾是深度贫困乡镇。过去,当地农民多在小块坡地上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收入微薄。

  比起“磨骨头养肠子”的苦日子,王晓蓉对现在的生活备感满足和珍惜。她说:“以前种玉米、土豆要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遇上不好的年头还要倒贴。自从发展白茶产业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黄杜村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经过在武陵山区实地考察,中寨镇的海拔、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随后,黄杜村向中寨镇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在大宅、三会溪、志强三个村建成茶园1200亩,其中志强村500亩。

  4年多来,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精心管护下,这些茶苗扎下深根、枝繁叶茂。昔日荒凉的山寨已是佳木葱茏,茶产业经济效益凸显,王晓蓉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准没错。”王晓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以前在合作社务工挣零花钱,现在自己当老板挣得更多。今年,王晓蓉从村合作社承包5亩多茶园,卖茶青收入了1.6万元,最近又增加4亩。“等经验丰富了,茶园管护得更好,效益也会更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为让茶产业更大程度惠及农户,去年底,中寨镇探索出“返租倒包”茶园管理模式,把7000亩茶园租给当地群众自行经营。“‘返租倒包’其实就是农户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茶叶,合作社又以每年每亩2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网格化’租给农户。”中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应学说,租户享有自主经营收益权,这样便能进一步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和效益。

  “返包倒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但也并非一租了事。该镇采取“党组织(带)+合作社(管)+农户(包)+信用社(扶)+企业(销)”的组织方式,引导各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发展;鼓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承包茶园;联系信用社予以金融支持;引进省外企业负责收购茶青做深加工和销售。

  周应学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户能快速学到种茶技术,镇里还定期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技术专家团队和省内专家、农技人员,进行实地指导,打消茶农的后顾之忧。

  “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后,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目前,全村已有39户农户从务工群众转变为茶园主人,大家对茶产业发展格外上心。

  据介绍,以“白叶一号”茶产业项目建设为引领,到2021年底中寨镇已建成茶园10800亩。今年,该镇春茶下树4.5万斤,产出干茶1万多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茶产业,让3150多户14000多人受益,带动1300多人实现就近务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王小婷 曾田

  二审 陈发文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天眼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子怡】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