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王朝海: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被称为“天可汗”?
中新社银川10月25日电 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被称为“天可汗”?
——专访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王朝海
中新社记者 杨迪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其推行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唐太宗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其主导参与的“灵州会盟”有何历史意义?唐太宗的民族观念为后世带来何种启示?近日,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王朝海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作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唐太宗时期如何维护边疆稳定,在处理民族关系中,施行了哪些政策和制度?
王朝海: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被称作“贞观之治”。尤其是唐太宗在维护边疆稳定,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成绩斐然。唐太宗所推行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和亲政策。唐太宗沿袭汉魏六朝以来的和亲政策,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积极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供职朝廷的少数民族上层联姻。历次和亲中,最为典型、影响最深远的当数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这次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和团结的象征。直到今天,其历史作用仍不可低估。
其二,团结政策。唐太宗特别留意民族和好、民族团结。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内徙东突厥人和设置羁縻府州两项措施上。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后,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约十万户突厥人移入中原,保全其部落,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并从中挑选百余人担任京官武职。从而稳定了人心,团结了突厥部族。唐太宗又创设羁縻府州,用本民族的首领管理民族内部事务,较好地处理了未入中原的突厥余部的管理问题。
其三,德化政策。唐太宗出身封建豪门贵族家庭,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影响,格外注重道德感化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首领,他在政治上授以官职,经济上赐之以禄。如他封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封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等。尤需指出的是,唐太宗对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也同样采取恩怀与德化之策。
中新社记者: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出巡灵州,与诸部落首领会盟,史称“灵州会盟”。作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灵州会盟”有何历史意义?
王朝海:唐太宗灵州之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采取开明进步的民族政策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四点:
首先,唐太宗通过灵州之行和在漠北建立羁縻府州,及时妥善地解决了漠北地区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使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趋于缓和,大漠南北的民族矛盾得到缓解。以灵州之行为转折点,特别是经过长安建制,唐太宗完成对漠北羁縻府州的行政建置,这一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即由战乱走向和平,由无序变为有序,各族各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民族关系开始步入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健康发展轨道。
其次,唐太宗灵州之行和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在政治上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与亲和作用,吸引周边众多民族参加到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列中来,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对唐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再次,唐太宗通过灵州之行和在漠北建立羁縻府州,第一次把封建国家郡县制度推行到漠北地区,从而加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边陲北疆的统辖,进一步确立和加强了对漠北地区的国家主权。
最后还应指出,唐太宗灵州之行和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对漠北各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新社记者:唐太宗为何被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尊称为“天可汗”?
王朝海:“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也是表示对唐太宗的拥戴。“可汗”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天可汗”就等于是给予各民族共同拥戴的最高统治者的尊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王朝击败东突厥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天可汗”称号的出现,表明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北方草原民族的政治文化。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唐太宗秉持着“各民族如一”的民族观念?
王朝海: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根源于他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的看法,也就是根源于他的民族观。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总结了自己能使四夷朝服归化的五条经验,其中第五条就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简单来说就是“爱之如一”“各民族如一”的意思,也就是对汉族及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等看待。唐太宗这一民族观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善纳众议。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多数朝臣主张对于这些归附的少数民族,采取强制同化的措施,中书令温彦博则建议把东突厥迁入朔方之地,保全其部落、风俗。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后来的事实证明,温的主张是正确的。
“华夷一家”是唐太宗“爱之如一”民族观的思想基础。唐太宗认为,夷狄与汉人一样皆可感化,“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皆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中新社记者:唐太宗的民族观念、民族政策,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何种启示?
王朝海:唐王朝先进的民族观念和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提高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增强了中央对民族地方的凝聚力,改善了各族生产和交换环境,拓展了民族间经济往来范围。这也为当前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要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认识,使全国各族人民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营建共同历史记忆。
第二,要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关系,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平等团结的关系,巩固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互相离不开的关系。
第三,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所有认同中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各民族要不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受访者简介:
王朝海,现任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以中国北方民族史、民族史学理论为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2日 13:56:45
- 2025年01月21日 22:02:23
- 2025年01月21日 21:31:11
- 2025年01月21日 19:30:37
- 2025年01月21日 18:22:07
- 2025年01月21日 16:30:18
- 2025年01月21日 16:21:57
- 2025年01月21日 13:29:26
- 2025年01月21日 11:24:48
- 2025年01月21日 1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