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界热议二十大报告:踔厉奋发向未来

分享到:

重庆各界热议二十大报告:踔厉奋发向未来

2022年10月18日 1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重庆各界热议二十大报告:踔厉奋发向未来
图为10月16日,重庆市民在解放碑步行街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何蓬磊 摄

  (二十大时光)重庆各界热议二十大报告:踔厉奋发向未来

  中新网重庆10月18日电 (刘相琳 钟旖 张旭 梁钦卿)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西部地区直辖市重庆,社会各界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校到社区,大家热烈讨论大会报告,说变化、谈感受、述规划,踔厉奋发向未来。

  蜀道不再难 内陆变开放前沿

  10月18日7时许,装载着纯碱、铝箔、汽摩配件等货品的集装箱,搭乘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鱼嘴站、小南垭站三个站点分别出发,前往越南、泰国、美国、德国等地。这是重庆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加速跑”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说,该公司将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带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济发展,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全国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示范。

  交通发展,不仅促进重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过去十年,当地民众的出行方式也得到改变。

  2022年,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结束了重庆巫山、奉节、云阳三县不通铁路的历史。“小时候,从云阳到万州坐汽车要4个多小时,到重庆中心城区要一天。有了高铁后,云阳到万州只要十分钟,一个半小时就能到重庆中心城区。”看着家乡交通的变化,郑渝高铁首发列车司机李宁云感慨万千。

  “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李宁云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说,作为铁路工作者、高铁驾驶员、郑渝高铁建设的参与者,他为家乡的交通发展感到自豪。

  乡村“兴”变化 奔向美好新生活

  沿着迤逦的长江,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舒展着秀美秋色。村中滨江十里长廊的LED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党的二十大相关新闻,来往游客和村民不时驻足观看。过去十年,靠着规模化发展的旅游业,五土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从移民安置到致富增收的华丽蜕变,成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成功示范。

  五土村党支部书记刘照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的表述令其印象深刻。接下来,他将带领全村通过抓乡村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吸引在外创业优秀人才回村,为全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同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忠县种植了35万亩柑橘,被誉为“中国柑橘城”。当地企业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建立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全产业链,带动10多万果农安稳致富。

图为长江边的重庆万州大周镇五土村森林掩映。 陈超 摄
图为长江边的重庆万州大周镇五土村森林掩映。 陈超 摄

  “派森百”总经理吴彦㛃扎根家乡发展柑橘产业已20年。听完二十大报告后,她说:“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将努力推动中国柑橘产业进行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蜕变,推动柑橘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果农过上甜蜜生活。”

  行业谋新篇 使命责任在心间

  就在一周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携团队,对外发布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作为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将开启家蚕设计育种和多元创新利用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开幕,实验室蚕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们聚在一起,讨论报告中多次提到的“科技”“创新”。

图为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学教工支部党员们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图为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学教工支部党员们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我们感叹,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史无前例,科研人员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代方银说,报告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下一步,团队将前瞻性谋划“从0到1”高水平科学研究,着眼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医疗系统中的一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医生陈国柱听到报告中说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深深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

图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医生陈国柱(左四)和同事一起为病人检查病情。 梁钦卿 摄
图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医生陈国柱(左四)和同事一起为病人检查病情。 梁钦卿 摄

  不久前,陈国柱结束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期一年半的国际医疗援助工作。他说,救死扶伤、抗击疫情是医生的职业使命。今后他将继续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完)

【编辑:唐炜妮】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