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他们在白山松水间闪光
本报记者 李彦国/文
本版图片均由中共吉林省委统战部提供
新生代吉林科学家常毅:从“0”到“1” 矢志奋斗
在吉林这片沃土上,从不缺少“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动人事迹。从李四光到黄大年,因信仰而执著、因热爱而眷恋的精神火种从未熄灭;白山松水间,一代代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吉林科技工作者,宛如座座群峰绵延不绝。
常毅,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01年至2016年,常毅分别在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此后赴美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并在硅谷工作多年。
2017年底,常毅回到祖国,希望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常毅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自回国加入吉林大学以来,常毅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带头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内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的研究。同时,他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带领团队争取各类科研,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防技术项目1项。
常毅注重对本科生的专业培养,指导规划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方案。此外,他每年亲自培养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提升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
常毅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结合吉林大学强势学科,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常毅表示,将以黄大年为榜样,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等方面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研究成果。
为了“失业”奋斗的张宝艳:
“天下无拐”可以实现
“必须与时俱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寻亲渠道,要用起来。”2022年3月以来,张宝艳每天晚上增加一项固定工作——直播。对于一位花甲老人来说,尝试这种新事物的难度可想而知,几乎是从头学起,但她硬是一点一点学会了。
张宝艳,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吉林省妇联执委。她最为社会熟知的,是与丈夫秦艳友自费创立了国内第一家公益寻人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2008年1月,他们注册成立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目前在全国拥有38万志愿者。
在直播间里,张宝艳会为寻亲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修复照片、推送信息、解答咨询等等。更重要的,是安抚、劝导那些心焦如焚的寻子家长、寻家孩子。
寻子家长称张宝艳为“大姐”,寻家孩子称张宝艳为“张妈妈”。“他们这样称呼我时,我的心都快化了。”张宝艳珍惜与每一位寻亲人的缘份,并为他们倾注了全部心力。
15年来,她不分昼夜埋首电脑前,没有休息日,没有个人娱乐,只想着开拓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寻人渠道。她与百度、腾讯等企业合作开发了各种智能搜索功能,开创了人脸识别等寻人先进技术;利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扩散发布寻人信息。只要能想到的,她都会去做。
让人激动的是,在张宝艳和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已有89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作为“互联网+打拐”模式的先驱者,张宝艳利用网络搭建起一座团圆的桥梁。宝贝回家寻子网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寻人资料最全、寻人效率最高、志愿者最多的公益寻人网站。现在,网站还拓宽了寻人范围,能够帮助寻找战友、恩人、老师等失联人群。
张宝艳的无私奉献被社会各界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全国文明家庭”“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楷模奖”。
2022年2月,张宝艳在家乡吉林通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的愿望就是实现“天下无拐”。“未来我希望‘宝贝回家’关门,越找(寻亲)越少,到哪一天没有什么可找了,我回家抱孙子去。”
肩扛重任的郑玉权:
在勘“碳”之路上不断突破
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碳卫星,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全球碳监测卫星的国家。这颗碳卫星载荷研制任务的团队负责人名叫郑玉权。
郑玉权,无党派人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吉林省光学学会秘书长。
郑玉权主要从事高光谱成像与探测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谱辐射定标与测量技术研究,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重点课题项目,完成多套反射式光学系统、光谱仪光学系统的设计,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台无人机机载高光谱成像仪,研制完成天宫一号超光谱成像仪,主持完成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CO2探测仪。
发射碳卫星,不仅能够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还能掌握在全球气候谈判、未来碳交易上的主动权。郑玉权勇担时代重任,出任我国首颗碳卫星副总设计师兼载荷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进行碳卫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CO2探测仪”的研制工作。
历经6年艰苦卓绝的研制工作,郑玉权和他的团队先后突破了高可靠性双面指向镜制造、高精度定标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顺利完成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任务。
首颗碳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初步具备对全球、中国及其他重点地区大气中CO2浓度的监测能力,对我国掌握全球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提高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郑玉权再担重任,带领团队正在开展新一代碳卫星探测载荷、微纳卫星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载荷、低温红外光谱仪器的研究工作,奋力提高我国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精准碳核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呼吸科医生张捷:
与最危险的传染病战斗是我的责任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蔓延至全国。张捷临危受命,担任吉林省专家救治组组长,又一次站到了抗击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最前线。
张捷,1957年6月生,籍贯安徽,1992年6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现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诊断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作为国家级专家,张捷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带领团队组织全省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成功抢救了大量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曾获得抗击非典功臣、中国呼吸医师奖、突出贡献专家、白求恩名医、白求恩名师等众多荣誉。
张捷最早参加了吉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确诊和救治方案的会诊。从那年的大年三十开始,她与吉林省各级医联体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专家、隔离病房医生保持着24小时在线联络,主持和参加了全省80余病例的确诊、诊疗方案的调整、出院标准和愈后康复的质控工作,为病原识别和溯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提供了有效依据,为吉林省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和救治积累了经验。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科学防治新冠病毒肺炎工作研讨会上,张捷论证了“六个坚持”防治新冠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吉林省迅速取得抗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2022年3月,疫情形势突然变得严峻复杂。吉林省卫生健康委下达紧急命令,组建吉林省新冠疫情防控省级定点医院巡诊专家组,即刻出发驰援。张捷又一次担当起巡诊专家组组长的重任。
她带领专家组连夜到达吉林市并即刻投入工作,先后与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负责人完成对接,主要负责吉林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疑难病例会诊、重症患者转诊、筛查预警、医疗救治指导等工作。
对于自己的工作,张捷这样说:“我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的,疫情期间我每天都被身边的每位医务工作者感动着。今天,我们为控制疫情蔓延和救治患者,为维护每位国人的健康而投身战斗,这也是每位战斗在前线与后方的医生的情怀和责任。”
临危受命的李吉宝:创造中国企业凤凰涅槃的奇迹
他用产业报国的一腔热血,用企业实践和学习深造得来的治理企业之道,创造了中国企业凤凰涅槃的奇迹。
他是李吉宝,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理事,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理事。他曾先后获得第五批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1982年,大学毕业的李吉宝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走进吉林省通用机械厂的大学生,青春作伴,分外努力,任职副厂长之后,李吉宝的能力被上级部门充分赞扬和认可。
1985年,市场经济改革大潮涌来,吉林省通用机械厂原有产品停产。1994年,工厂停电、停水、停气长达六七个月,近千名职工工资无法发放被迫下岗。
企业全面瘫痪,为挽救这家老牌国企,经过整整13轮投票选举,李吉宝最终成为吉通民意的众望所归。临危受命的李吉宝面对2000多名吉通人立下誓言:“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继续发展,要让职工们吃得上饱饭,住得起暖房,孩子们上得起学。”
上任后,通过充分论证,厂子决定开始进军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吉林省支柱产业,找准了市场定位,工厂逐步扭亏为盈,成功走出“死亡谷”。到2000年,吉通已扭亏为盈实现年盈利700万元。
2006年,扭亏为盈六年的吉林省通用机械厂再次经营告急,时任上级主管企业吉林机械控股公司董事长的李吉宝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确定,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管理与技术创新、独树一帜,才能挤出一块新发展空间。
用机器代替人、用科技代替人、用软件代替人,这三个代替让企业成功转型。2017年以来,每年都置换出300多个脏、险、累的岗位,到2021年销售收入实现了80倍的增长,而员工数量仅增长80%。
如今,吉通不仅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国内主机厂的A级供应商,还为保时捷、奔驰等世界顶级车型供货,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生产分工的中高端环节占据一席之地。
志愿者刘启芳:为贫困心脏病患者拉起一道生命保障线
以志愿者的身份,从北京市来到吉林省,用9年的时间,组织完成健康扶贫项目“吉心工程”,免费救助了20386名贫困心脏病患者。
她叫刘启芳,吉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2013年,刘启芳带着1岁女儿,成为吉林省“健康扶贫项目——吉心工程”的第一名志愿者。创造性地实现了政府的医保好政策加上社会组织的有益补充等于老百姓免费手术的健康扶贫创新模式。
按照项目要求,经过全省严格筛选,确定了首个定点医院。吉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海是这家医院的院长。他说,医院是公益性的,是医疗卫生事业,而不是医疗卫生产业,所以得回归到这个本质。
为了让更多农村贫困患者得到救治,刘启芳常常早晨三四点钟便下乡宣传、义诊。她坐过汽车、搭过马车,雪大不好走车就步行,还把救助的内容编进农民喜闻乐见的二人转里演出宣传。她总计下乡义诊700多次,为10多万名疑似心脏病患者进行初诊和普查。
刘启芳组织培训了7万多名“吉心工程”志愿者,组织他们参与线上募款。同时,她也利用个人影响力,到高校演讲,到企业募捐。在募款的路上,遭遇意外,造成间歇性失忆和多处外伤。
刘启芳和“吉心工程”在吉林省农村患者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70岁患者袁公平手术后对村里的第一书记说:“不花一分钱,国家就把咱的命救了。啥是社会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还是咱们的共产党好,咱们国家好。”
鉴于她在脱贫攻坚、公益慈善领域的贡献,刘启芳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表彰和肯定。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入选“中国好人”榜等荣誉。
- 专题:新时代统战工作巡礼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
- 2025年01月08日 11:13:28
- 2025年01月08日 09:29:59
- 2025年01月07日 21:32:38
- 2025年01月07日 21:23:57
- 2025年01月07日 16:46:19
- 2025年01月07日 14:37:15
- 2025年01月07日 14:29:13
- 2025年01月07日 13:50:48
- 2025年01月07日 1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