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忆旧 台湾作家杨树清盼文学力量跨越两岸天空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中秋忆旧 台湾作家杨树清盼文学力量跨越两岸天空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身在台湾新北的报导(告)文学作家杨树清,9日一早就忙于为河南一场纪念周梦蝶的中秋诗会录制回忆这位故交的视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说,在海上生明月时共同纪念这位生于河南的台湾诗人,盼两岸间再产生一个文学情感联系,降低一点复杂险峻的气氛。
杨树清,金门燕南书院院长、民间报刊《金门报导》社社长。生于金门一个湖南籍抗战老兵家庭的他,17岁前往台北等地谋生,《金门岛屿边缘》等重要作品及文学生涯一直与金门保持紧密联系。杨树清是金门籍乡贤、文化人当中一位热情的联络人,也是海内外友人了解金门的一座“桥”。
他告诉记者,金门是闽南的厚重之岛。历史上,当地一再陷于动荡流离,但居民不改其友善祥和,且中华民族意识非常强。从历史、文学的角度看,政治是短暂的,金门与厦门等地的情感纽带关系、历史命运联系却始终绵密。
金门直到1992年才结束所谓“战地政务”、摆脱长达36年的“军政合一”“以军领政”历史,但不到三十年间,与大陆的交流往来已全面、快速重建。杨树清说,金门人自觉倡导“金厦共同生活圈”,盼作两岸和平的先锋、实验区。
2020年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连结金厦的“小三通”骤然中断。作为报导(告)文学作家,他注意到,金门人受到种种冲击,包括观光业、金门酒厂(被视为当地支柱产业)业绩严重下滑,许多居民开通的大陆手机卡、银行卡服务因长久未使用而冻结等等。但也透过民意代表向台当局表达,希望尽快重开金厦航道。
杨树清说,“小三通”中断两年半,大家可以用这段时间冷静思考,金门将来怎么办?正在建设中、距离金门仅数公里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未来对金门人走向世界影响极大。已倡议多年的金厦大桥,亦是许多居民的梦想。
“所有的不可能,最后都可能”,他认为。
1987年1月29日,厦门与金门首次同放焰火庆新春,此后两地于春节、中秋办此活动成为盛事,延续至今。杨树清2003年陪同自美国归来的著名诗人郑愁予到金门过中秋,时任金门县县长李炷烽获知消息,特邀郑愁予为施放焰火摁下按钮。
杨树清回忆道,诗人亲见金门新风采,传承和平衣钵,留下咏金厦诗两首,其中一首名为《烟火是战火的女儿》,即为这一夜而作。13年后,郑愁予在厦门鼓浪屿海边出席诗歌节,再度朗读这首诗,感叹中秋节的同一个时间,烟火在金厦升起,“你们可能不知道,那晚有多感动人”。
佳节里,杨树清联系着两岸艺文友人的500人微信群中,大江南北多场两岸文学雅集的信息接续传递。他说,文学是大家都接受的力量和声音,希望它能够跨越两岸天空。(完)
- 专题:网络中国节·中秋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