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心 奋斗者持续发挥光和热

分享到:

携手同心 奋斗者持续发挥光和热

2022年08月12日 14:48 来源:《中国新闻》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本版图文均由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提供

  徐大勇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委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水稻育种的一线科研工作者

  徐大勇:

  为中国农业发展献计出力

  徐大勇,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水稻育种的一线科研工作者。30多年来,他长期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部省市课题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省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

  2012年,徐大勇带领团队培育出“连粳7号”,被农业部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该稻种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确立为淮北稻区唯一主导品种,是目前江苏省淮北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中熟中粳超级稻品种,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2021年,徐大勇团队创新育种方法,聚合水稻抗性和品质相关基因,在稳定提高水稻品种单产基础上,将品种的品质和抗性协同提升,并实现品种多样化。40个品系参加国家、省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13个品种通过审定(鉴定),审定品种数量在江苏全省十余个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中位列第一,为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水稻产业发展及江苏省相关种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徐大勇不仅在农业科研上持续攻关,在政策建议上也不断发力。作为农业界别委员、农业科研工作者,他把“三农”发展、农业科研作为履职的关键点。四年来,共提交20余份提案,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

  作为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委,徐大勇积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地方发展架起新的桥梁。在他的对接和联系沟通下,2020年底,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以科技创新合作为主要方向签订了“九连合作”协议,通过九三学社发挥人才智力密集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就是我的动力”。徐大勇始终不忘自己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推进中国种业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孙宁生

  •民盟盟员、支教教师

  孙宁生:扎根云贵十年

  谱写“支教之歌”

  2011年1月,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讲台上站了31年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孙宁生,办好退休手续后,就挤上了开往云南曲靖的列车,开始了他在云贵地区长达10余年的支教生涯。

  孙宁生把支教点选在了曲靖茨营中学。他找到该校校长王德寿,提出了自己的规划:当年2月底前为学校筹集200本至500本可供初中生阅读的图书;争取在3年内使图书的总数达到2000本,全校2000余名学生可以人手一本。他亲自担任图书管理员,并想办法筹集到一些旧电脑。

  听说孙宁生在云南支教需要书籍,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委员会盟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师生、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很快,图书一包包地邮寄到了曲靖。

  图书有了,放置图书的屋子还是个问题。通过丈量,需要建造一座52平方米的房子容纳图书。孙宁生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财务科将他的住房公积金打到退休金卡上,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建活动房。就这样,一座“乡村图书馆”在曲靖茨营中学建了起来。

  在曲靖茨营支教期间,孙宁生到200多个学生家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孙宁生自掏腰包给孩子们充饭卡;对成绩优秀的孩子,他掏钱买奖品奖励。

  2011年刚到茨营,孙宁生就给自己定下了规定:自己就是孤儿们的监护人,尽最大努力帮他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有条件继续深造的,替他们筹集上学费用;没有条件的,尽可能让他们学会一项谋生的本领自食其力。

  这些年来,孙宁生及爱心人士共资助了当地285名困难学生。他还坚持给学生上课,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多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从2011年到2020年的这10年,茨营中学的贫困户学生中,有2人考进大学本科,2人考上大专,3人在星级高中读书。尽管如此,这些学生只占茨营中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人数的3%。对于孙宁生来说,前路依旧漫漫,但他心中激情不减。

  这些年,常有人问孙宁生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作为一名民盟盟员,一个教师,一个亲身听过华罗庚、费孝通讲学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能为农村贫困孩子做些小事呢?”

  为了更好地扎根云贵,孙宁生卖掉了南京的房子,和爱人把家安在了曲靖。“我要真正成为大山的一份子,把有限的光与热,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他说。

  胡震

  •无党派人士

  •“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总设计师

  •“蛟龙”号、“奋斗者”号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震:深耕科研一线

  用坚守铸就利剑

  在深海装备研制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曾被《海底两万里》中描述的潜水装备所吸引,投入科研一线。他就是中国载人潜水器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总设计师,“蛟龙”号、“奋斗者”号潜水器副总设计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无党派人士胡震。

  1985年,胡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入读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大学里,他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自动化理论基础。喜欢读《海底两万里》的胡震,最终与海洋结缘,从事了其热爱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和研发工作。

  未曾想到,这份热爱最先带给胡震的,却是十年寂寞。

  上世纪90年代,科研投入少、条件差。胡震和团队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建造了一台潜水器,免费提供给需求者,到中海油平台上去对接实践,深化改进潜水器功能。

  在海上,烈日暴晒、剧烈晕船都没有让胡震动摇信念:中国在深海装备方面迟早要发展,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特别是海洋安全方面的技术肯定要靠国家自主研制,绝不可能靠国外技术!

  凭着这股韧劲,胡震在岗位上坚守了十年光阴。2002年6月,他终于等来了人生第一个“国字号”项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正式立项。

  “这可是难得一遇的项目,很多老科学家、老专家都非常兴奋。大家决心拼尽全力,把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研制出来。”胡震说。

  在“蛟龙”号研发之前,中国载人潜水器达到的最大深度仅仅是600米,研制团队面临着不少技术难题,例如超大深度耐压、密封、安全技术,深海通信和导航技术,深海复杂环境下精细作业技术等。那时,国内基础材料、加工工艺不足,许多部件和单元制造都要从零开始。面对这些难题,胡震的科研团队越战越勇。

  2012年,“蛟龙”号实现7062米下潜,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从0到1”的跨越。“蛟龙”号推动了中国深海技术的全面发展,它开辟了深渊科学新领域,开创了深海高效勘察新模式。

  2009年,中国启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攻关,设立了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化”的目标。2014年,总体集成课题立项时,胡震成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

  经过8年艰苦攻关,到2017年验收时,中国已具备载人舱、浮力材料、锂电池、推进器、海水泵、机械手、液压系统、声学通信、水下定位、控制软件10大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国产化率超过95%。胡震和团队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为推动深海装备技术发展,江苏省、中国船舶集团和无锡市联合共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20年12月30日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无锡市率先成立江苏省首个科研院所党外知识分子联盟——湖湾院所联盟,助力实验室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胡震被推选为湖湾院所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这些年来,胡震带领团队在深海载人装备技术领域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胡震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亮点。我们就像白开水,平平淡淡,干活是本分,不是为了荣誉。”

  薛驰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委员

  •中天科技集团总裁

  薛驰:情怀于心拼搏于行

  谈及自己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说:“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荣耀和肯定属于过去,努力和奋斗永远在路上。”

  2004年,薛驰参与筹建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逐步开创了中国海缆制造的先河;4年后,他成为中天光纤总经理,以智能制造为发展理念,开启了光纤公司二次创业新篇章;2013年,薛驰任中天储能董事长,遵循“光伏+储能”的发展思路,布局中天新能源产业,取得丰硕成果……从光纤通信到智能电网再到新能源,他始终脚踏实地,坚守实业。

  “实业为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我们从通信起家,怀着一颗实业报国的初心,布局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投身于国家信息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薛驰说。

  薛驰带领科研团队打造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崇尚自主创新,倡导全员创新。他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如光纤预制棒、海底接驳盒、能量路由器、三维通孔型泡沫铝等,投入重金、集中力量攻关。他还领导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专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创新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8年,薛驰作为“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0年初,湖北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薛驰了解到当地急需一批射频电缆、电源线等通信物资后,他立即召集部门响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将该批物资顺利交付,为湖北的应急通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政协委员,薛驰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2019年,薛驰入选江苏省政协“最美政协委员——70年70人”,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政协委员。作为企业领军人,他设立爱心基金,资助困难职工、贫困农户家庭,协助解决企业及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亲赴湘西援建保靖县野竹坪中天科技希望小学,送上援助资金、物资。

  薛驰个人还资助了多名贫困中小学生。他走访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向贫困山区小学捐赠了多媒体教室。他多次随队赴云南开展对口支援专项活动,为贫困学生送去御寒物资和关爱。

  薛驰表示:“我将珍惜荣誉、保持本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姚建萍

  •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姚建萍:绣出时代旋律绣出美好生活

  在学生和徒弟口中,她是亲切传授非遗技艺刺绣的好老师;在刺绣从业者眼中,她是乐于奉献、敢于探索引领行业前进的领军人;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妇女的心中,她是用绣花针带领她们改变命运的“姚妈妈”。

  苏绣艺术家、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姚建萍说:“我是出生在农村的绣娘,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要改变农村绣娘的命运,让更多农村绣娘家庭过上有尊严的好日子。”30年来,姚建萍带领团队专心把苏绣艺术融进时代、融入生活,绣出时代旋律、绣出美好生活。

  姚建萍是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曾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多年来,姚建萍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被赠与外国元首和国际政要,让苏绣成为亮丽的国家文化名片,大大提高了苏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姚建萍通过工作室、艺术馆等载体创造就业岗位,培养了上千名刺绣人才,吸引大批年轻人传承非遗;并与女儿一道,力求让非遗活态传承,推动非遗回归生活,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

  姚建萍先后前往新疆、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多年来坚持用绣花针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她对新疆尼勒克县的帮扶已有十年。姚建萍考察当地柯赛绣文化、传授刺绣技艺,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为大家讲理念树信心,鼓励妇女们拿起针线,让妇女以自强不息的拼劲振兴柯赛绣。

  尼勒克县妇女联合会在感谢信中写道:您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大师、专家,坚持帮扶我们10年,您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友善;是我们全县妇女学习的榜样,让妇女们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姚建萍说:“从一个山村草根绣娘成长到刺绣领域的先行者,我要感恩伟大的祖国、时代和人民。”在新征程上再出发,传承创新弘扬中国刺绣艺术事业,姚建萍一直奋斗在路上。

【编辑:刘欢】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