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做好“博物馆+”大文章,焕发中华文明蓬勃生机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勉励广大文博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以不同方式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博物馆融入生活、融入日常,让更多文物活化利用,就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做出新贡献。
推进“博物馆+科技创新”,呈现文物新光彩。最好的文化传承是创新。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要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传播方式。无论是利用5G、VR、AR等新技术,将文化遗产内容可视化、历史信息情景化,还是利用各种云直播、云观展、云听游、云学游等,让厚重的历史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打开,都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博物馆变得有趣的重要手段。继续推进博物馆与先进科技加深融合,就是要以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文物,以紧贴现代生活的方式解读文化,让沉浸式的体验厚植人民文化自信。
推动“博物馆+思政金课”,焕发文明新思想。文化传承离不开代代守护。博物馆作为展现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大学校”,更加要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形成体系,从娃娃抓起,让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被熟知、被铭记,成为精神的指引和行动的指南。不仅要依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体验参观、主题研讨、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还要在思政课中不断深化文物资源的价值挖掘,结合当前形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聚合思想伟力,画出立德树人“同心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推动“博物馆+日常生活”,激荡文化新内涵。文化传承更需与时俱进。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触摸博大精深的文明。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让文物资源融通日常生活、与时俱进,就能加深人们对文物的了解与保护,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加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精神。因此,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吸引游客“走进来”,还要经常“走出去”,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和传播文博知识,更要与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动相结合,多维度赋予历史文物时代新内涵,促进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博物馆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文物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我们要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文/钟吉祥)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08:05:41
- 2024年11月24日 21:16:28
- 2024年11月24日 17:23:17
- 2024年11月24日 16:35:15
- 2024年11月24日 14:39:40
- 2024年11月24日 14:14:22
- 2024年11月24日 14:13:00
- 2024年11月24日 13:47:49
- 2024年11月24日 08:39:04
- 2024年11月23日 17: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