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工信部等部门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助力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工信部等部门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助力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2022年07月08日 05:47 来源:人民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工信部等部门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助力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用好反诈利器 构筑严密防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核心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高发频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近年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特点,工信部等部门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和“反诈名片”等产品服务,用好反诈“利器”,形成打防管控合力。

  近年来,工信部高度重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通过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加强全国一体的技术防范能力,筑牢反诈防诈技术屏障;同时,坚持预警为先,不断创新技术手段,陆续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和“反诈名片”等产品服务,织牢织密防护网,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财产安全。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以来,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已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这些反诈“利器”发挥什么作用?巩固打击治理成效,还有哪些举措?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及相关研发企业。

  推出“反诈名片”服务,帮助群众甄别电话来源

  “您现在正遭受电信网络诈骗,请千万不要相信。”今年4月,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发现市民张某疑似接到诈骗电话,值班民警立即通过办公电话对其进行预警劝阻。但在民警表明身份后,张某仍心存怀疑并多次挂断劝阻电话。

  原来,由于诈骗分子准确掌握并报出个人信息,张某对诈骗电话深信不疑,反而对民警来电有所怀疑。后来,民警只得使用110号码再次劝阻,最终成功阻止了该起诈骗案件。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预防性犯罪,对潜在受骗用户进行及时劝阻,能够大幅降低犯罪实施的成功率。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投入大量警力,利用电话对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群众进行预警劝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发生群众把公安机关的预警电话误认为是诈骗或骚扰电话而拒接的情况,导致错过最佳劝阻时间,影响了预警劝阻工作的预期效果。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反诈中心近日联合国家反诈中心,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推出“反诈名片”,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权威标记,在公安机关向用户拨打诈骗劝阻电话时,能够同步显示反诈提醒信息,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

  “‘反诈名片’服务,不仅能显著提高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的接通率,降低广大群众受骗风险,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助力提升政府效能。”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当用户收到带有‘反诈名片’标记的预警劝阻电话,请放心接听不要挂断。”

  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及时预警提升劝阻效果

  除了“反诈名片”,一段时间以来,工信部等部门推出多款反诈“利器”,构筑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多道防线。

  从源头构筑第一道防线,提升打击治理效果。“电话卡一直是诈骗分子施诈的‘必备工具’。”中国移动信安中心副总经理赵刚说,电话卡要求实名认证后,诈骗分子为广泛获取卡源,雇人开卡、诱人卖卡、培养“卡商”“卡农”等,以花式“对策”应对监管。

  对此,工信部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联合公安部印发断卡通告,组织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6197万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式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被全面清理。

  如果说“断卡行动”是部署反诈的第一道防线,那么“一证通查”便民服务便是公众防诈的第二道防线。开通“一证通查”服务后,用户凭借居民身份证便可查询个人名下登记的电话卡数量,如有异议可通过对应的电信企业查询明细并进行相应处理。“‘一证通查’降低了不知情办卡风险,可有效助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为全国用户提供查询服务7600多万次。

  在受话阶段,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构成了第三道防线。去年7月,工信部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首次实现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实时预警。

  反诈中心在向受话用户推送预警短信的同时,还会给其亲情号同步发送,通过相互提醒提升劝阻效果。去年以来,累计发送预警短信和闪信2.3亿条,预警劝阻有效率达60%,为群众织密织牢防护网。

  电诈行为手段多、隐蔽性强,行业治理仍需持续深化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多个环节,从各个维度设计的不同反诈“利器”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共同构筑起反诈防诈“防火墙”,助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累计拦截涉诈电话20亿次、短信21亿条,发送预警信息1.7亿条,排查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处置涉案域名网址104万个。

  发送诱骗链接、制作“钓鱼”网页、冒充熟人网聊、网购退款回访……如今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手段多、隐蔽性强。据360数科反诈实验室数据统计,信息获取型诈骗,如假冒公检法、金融平台客服、电商快递人员等呈下降趋势,而非信息获取型诈骗,如刷单、网购退款等则呈上升趋势。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涉及社交、论坛、购物、支付、借贷等多个方面,链路错综复杂。”360数科反欺诈部门负责人刘涛认为,仅依靠过去单一环节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各方联动、上下游协同打击治理,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关系人民群众利益,也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当前,在反诈工作中,全行业已积极行动起来。中国移动防范不同诈骗手法,推出“高频防骚扰诈骗”“绿色上网”等多项安全服务产品,截至目前,相关安全服务产品已为8615万用户提供服务。在互联网领域,抖音今年推出智能客服“小安”,为用户提供警告、核实、干预等反诈服务,每日可识别超过160万个潜在风险账号。360数科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反诈在线课堂,累计拦截劝阻潜在被骗者近2万人次。

  “今年将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行业治理,推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将加强跨境业务涉诈预警能力,实现对国际来话和短信实时主动提醒,提升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另一方面,聚焦解决群众痛点,推出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等便民服务,做好重点人群的反诈宣传。

  本报记者 韩 鑫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