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罗时平:80年前对二战美国飞行员的营救,何以成为中美民间友谊典范?
(东西问)罗时平:80年前对二战美国飞行员的营救,何以成为中美民间友谊典范?
中新社南昌6月18日电 题:80年前对二战美国飞行员的营救,何以成为中美民间友谊典范?
——专访江西省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罗时平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国轰炸机空袭日本东京等地(又称“杜立特突袭”行动)。这次行动的历史背景和发生经过是什么?飞往中国境内降落的美国飞行员如何被中国民众救下?这场营救何以成为中美民间友谊的典范?
江西省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罗时平长期研究地方史、区域经济和抗战文化,特别是对“杜立特突袭”行动有深入研究。近日,罗时平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讲述了那段尘封80年的抗战历史记忆。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杜立特突袭”行动的历史背景和发生过程是什么?
罗时平:1942年4月18日,美国成功实施对日本本土第一次军事轰炸的“杜立特突袭”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珍珠港遭袭后,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指示军队尽快组织力量对日本进行报复性打击。美国海军参谋次长弗兰西斯·罗尔上校提出陆基轰炸机从航母起飞空袭东京的思路,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拍板陆军航空兵詹姆斯·杜立特中校负责策划方案并带领行动,杜立特中校确定陆军航空兵第17中型轰炸机大队16架B-25轰炸机执行任务。
1942年4月2日,16架B-25轰炸机每架5名机组成员共80名飞行员搭乘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出发。按照计划,美国航母舰队4月18日到达日军控制的海域预定位置,19日凌晨发动空袭。由于4月18日清晨航母舰队被日军巡逻船发现,杜立特和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决定,轰炸机提前10小时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正午时分,16架B-25轰炸机陆续飞抵日本本土上空,顺利完成轰炸东京、名古屋、横滨、横须贺、神户和大阪军事和工业目标后,按计划返航中国浙江衢州、丽水和江西玉山机场。
中新社记者:美国轰炸机在日本轰炸结束之后为何飞往中国境内降落?整个杜立特突袭行动的最传奇之处在哪里?
罗时平:杜立特最初作战方案是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空袭东京结束后,飞机飞往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样航程就可缩短600海里,着陆后这些轰炸机暂时移交苏联,机组人员就可返回美国。为此,白宫派专员前往苏联密谈,却无果而终。原因在于苏联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在1941年4月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不想拿同美军的合作来得罪日本。因此美方认为,即使苏联同意降落,机组人员也有被移交给日方的危险。降落苏联的方案被否决后,美方决定飞机沿着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飞往中国东部浙江衢州、丽水和江西玉山机场,经加油后再飞往重庆。
由于杜立特行动时间提前,飞机航程不够,加上美军没有及时通知中方,衢州、丽水和玉山机场导航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在燃油即将耗尽的情况下,15架飞机在浙江和江西上空弃机跳伞或沿海岸海面迫降。8号机组因为燃油消耗飞不到中国海岸,只能飞往海岸更近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降落。整个杜立特突袭行动最传奇之处就是美国飞行员的跳伞,虽然飞行员在突袭行动前进行了三周高强度训练,但在中国跳伞完全不一样。飞行员在异国他乡月黑风高的夜晚从天而降在敌我交错的地带,处处险象环生,却再次幸运地被素昧平生的中国人英勇救起,历经艰险,最终安全撤离到大后方。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境内迫降或弃机跳伞的美国飞行员是如何被当地民众救下的?这场营救何以成为中美民间友谊的典范?
罗时平:中国当地村民听到飞机声音的第一反应,都以为是日本的飞机,很多村民从来没有见过美国人。13号机组领航员坎贝尔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朗埠村水井边迎来了天亮,一个村民清晨来挑水,猛地看到水井边的坎贝尔,顿时大惊失色,吓得丢下水桶呼喊而逃。经过交流,他们知道美国飞行员是帮助中国打日本的朋友,所以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保护朋友的安全。当时多数普通中国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善良的村民积极寻找、掩护转送和救助美国飞行员,他们用双肩和人力,一步一颠地从崇山峻岭中背下困乏饥饿的美国飞行员,他们拿出珍贵的食物款待飞行员,为飞行员烘烤湿衣服,同时立即向中国军队和政府报告以寻求保护,并护送飞行员安全到达政府和中国军队驻地。
村民营救保护美国飞行员,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一是有的飞行员着陆在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中,4号机组史蒂文斯在深山老林走了四天四夜才碰上村民,是村民用人力从崎岖的山岭上艰难地把他送往安全地带;二是有的飞行员着陆区域与敌占区犬牙交错,护送飞行员容易碰到日本军队,护送的途中还会有日军飞机的轰炸;三是村民没有想到,日军马上就进行了残酷的军事报复,为此浙赣人民付出了伤亡25万人的沉重代价。中美人民的反法西斯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这次突袭行动是传奇故事,他们在中国的经历更堪称其中最精彩的传奇篇章。突袭行动的飞行员是传奇英雄,为营救美国飞行员而作出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也是英雄。杜立特行动中的飞行员大营救,可以称之为中美民间友谊的典范。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救援下,15架B25轰炸机的75名飞行员共有64名在赣浙皖闽地区成功获救,安全撤离到大后方。降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5名飞行员则逃离苏联回国。这次行动中,3人在跳伞和迫降时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3人被日军处决,1人狱中去世,4人战后获释)。在行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生还的64名队员有12人在中缅印战场、北非和欧洲战场执行飞行任务牺牲,杜立特行动80名突袭队员战后回到美国只有61人。
中新社记者:纪念“杜立特行动”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有何启示和意义?
罗时平:杜立特突袭行动以及营救美国飞行员行动是二战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架起了一座中美人民和平友谊的桥梁,永远值得纪念。在当前,具有三点启示意义。
一、中美人民加深友谊。中美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人民之间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例如,朗埠村民卢正南为爷爷和父亲救援13号机组飞行员的壮举感到自豪。营救14号机组飞行员的广丰吴村镇村民后代表示,他们永远铭记美国飞行员帮助中国抗日和父辈不怕牺牲勇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江西上饶人民仍然对杜立特行动给予英雄般崇敬,热烈欢迎杜立特行动的后人到上饶来追寻英雄父亲的中国记忆,希望中美关系像反法西斯同盟一样,永远好下去。
二、中美合作实现共赢。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中国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非常艰难,损失惨重。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战场连连战败。杜立特突袭行动正式开启了中国和美国的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最终彻底打败日本。当今世界,中美关系发展影响整个世界。中美相和,两国受益,世界受益;中美相斗,两国受损,世界受损。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应成为中美关系共识。坚持这个共识,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利共赢之路。
三、共同坚守世界和平。杜立特突袭行动是中国抗战中的一个转折性事件,浙赣两省为此付出了重大伤亡。中国坚持抗战14年,付出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今天纪念杜立特突袭行动营救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发展守望相助的传统友情,维护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唤起中美两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携手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世界。(完)
受访者简介:
罗时平,1954年出生,江西省上饶市委党校教授,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地方史、区域经济等,出版《关注中国与世界》《一个古老大国的崛起之路》《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等学术专著20余部,建言献策200余项;长期深入研究“杜立特行动”等抗战文化历史,撰写《上饶营救美国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史实》《鄱阳营救杜立特行动13号机组飞行员考察报告》《美国杜立特行动12号飞机在婺源县坠机地点考察》,受邀作为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动荡的历史:美国、中国和杜立特空袭东京》纪录片的采访嘉宾。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8日 17:02:43
- 2024年12月28日 15:02:12
- 2024年12月27日 14:12:53
- 2024年12月27日 10:47:12
- 2024年12月27日 10:26:37
- 2024年12月26日 17:29:07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