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海南特色资源 彰显基层统战作为
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家田园换新颜 乡村振兴加速跑
“沿着村口石门往村里走,家家住黎族民居别墅、步步是风景。”每当向外来游客介绍时,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高石村委会书记谭忠业都很自豪。如今,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的高石老村,不断吸引游客探访,当地村民借着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谭忠业介绍,高石老村聚居着62户黎族同胞,过去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传统农作物橡胶、甘蔗、木薯为主,村民收入微薄,住的是破旧瓦房,遇到下雨出行还会溅“一身泥”。2016年,该村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依靠黎族文化特色,高石老村逐渐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民俗演绎、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黎族特色村寨。
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村民在政府的帮扶下顺势利用自家空房发展民宿。“民宿房间1晚100元人民币,游客来了还可以在我家体验黎族特色美食。”村民符海燕说,每逢村里举办“三月三”节日活动,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不少游客进村游玩体验,民宿人气满满。
地处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山区县、革命老区县,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也是海南唯一深度贫困县,2020年2月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白沙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逐渐探索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白沙模式”。
与高石老村一样,位于阜龙乡的白准村也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黎族村寨。走进白准村,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绿树婆娑,青瓦黄墙的特色民居坐落其中,民居墙壁上彩描着一幅幅少数民族特色风情的壁画,当地村民农闲之余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忙碌,与青山绿水交相呼应,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近年来,白准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座富含少数民族特色的精致民宿“岛”。在这个小岛上,游客不仅可以入住特色的黎族船型屋,还可以感受黎乡长桌宴等民俗活动,是白准村发展生态乡村特色旅游的重头戏。
如今,白准村独特的民族风情早被人们所熟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游客就会慕名来到这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当地不少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符锡川在离村800米之处承包了6亩多的鱼塘,开了一家农家乐,游客在体验垂钓休闲之余还可以品尝到本地特色的黎乡美食,因此收获不少回头客,每月收入均不错。
据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白沙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紧密配合。2011年以来,白沙累计整合投入8.9亿元资金建成129个美丽乡村,其中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041万元,打造了31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少数民族村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个少数民族村荣获首届海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为白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随着村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当地黎族村庄开始谋求产业发展。在细水乡南三、坡好村,村民们建起了蜂蜜养殖基地、橡胶割胶体验区,2019年开始种植咖啡。南三村村长符阳军说,细水乡一直以来都有种植咖啡的传统,在陨石坑内种植出的咖啡味道香浓、口感好。今年希望能依托村里的咖啡种植基地,在村里建一个咖啡共享农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白准村,目前正谋划将村内的“红军井”等红色资源与周边村庄的红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一条重走红军路的线路旅游,希望形成一条红色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的“红绿配”特色发展之路。
“村庄周围正在修建旅游观光栈道,我们计划利用村里的几十亩空地发展休闲采摘。”谭忠业说,高石老村将继续发挥特色民族村寨优势,计划与周边的南洋湖滨湖度假区、阿罗多甘生态共享农庄等项目形成联动,以本地黎族文化、特色美食、黎族歌舞演绎、农事种植采摘、优美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进村旅游观光。
本报记者 符宇群/文
临高县:统战系统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百企帮百村”、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协调推动帮扶产业落地……近年来,中共海南省临高县县委统战部积极调动统一战线资源、汇聚各方优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地人公司”)是参与“百企帮百村”的典型企业。天地人公司临高分公司总经理唐浩介绍,该公司充分发挥产业特点优势,通过产业资金运营模式、土地入股扶贫模式、产业联盟合作扶贫模式、产业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等方式,助力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时下,海南凤梨丰收。唐浩初步测算,与该企业合作的凤梨种植户可预见收益每亩约8000元至11000元,收入非常可观。
唐浩介绍,截至2020年6月份,天地人公司热带水果种植扶贫项目收益6816.88万元,累计共精准扶贫7137户,31328名贫困人口,累计已实现分红3015.46万元。
另一家典型企业海南海丰渔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丰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龙头企业之一,主要养殖金鲳鱼、石斑鱼、红鱼、军曹鱼等,年销售收入3.5亿元。
海丰集团后勤部经理符亚五介绍,该公司发挥渔业龙头企业的扶贫带动作用,打造深水网箱养殖规模扶贫产业基地。采用“贫困户+村委会+公司”“村集体扶贫资金收益分红”等合作模式,吸纳近7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公司按每年固定分红的方式支付投资款收益。截至2021年,五年累计分红约4000万元。
临高县波莲镇带昆村,在2016年以前,村民仅靠传统种水稻和瓜菜,收入低,贫困发生率比较高。依托产业扶贫和发动村里劳动力外出就业,2018年带昆村脱贫摘帽。据了解,村中数百户贫困户以扶持资金入股天地人公司、海丰集团,按约定获得分红。多个产业项目落户该村,促进村民增收。
临高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小君介绍,近年共动员3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帮扶160多个村,实施帮扶项目90多个,共投入帮扶资金达1.8亿元,受帮扶贫困人口累计6.6万人次。
铺仔村曾是临高县深度贫困村之一,于2018年脱贫摘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该村现有蛋鸡养殖、小黄牛养殖等产业,正在建设的鸡苗育雏基地预计今年三季度建成投用。
铺仔村负责人介绍,2021年铺仔村脱贫户人均收入15000多元,比2020年增长2000多元。不少村民盖起小楼,买了小轿车。
“每个月收入有5000元,一天工作不到8个小时。”在临高县和舍镇铺仔村的蛋鸡养殖基地,该村村民王女士说,在这工作收入稳定又离家近。
蛋鸡养殖厂负责人林敏介绍,鸡舍采用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存栏30万羽蛋鸡,整个生产流程都是全自动化。养殖厂有35位工人,其中大部分为该村村民。
临高县委统战部部长陈红军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注重统筹方式,整合一切资源,发动统一战线队伍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依托全县统战工作“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大提升”调研活动,成立临高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和镇级商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此外还将加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力度。本报记者 凌楠/文
文昌市:擦亮“侨乡”名片 打好新时代“侨”牌
碧海蓝天,椰风习习。每逢火箭发射的日子,海南文昌市龙楼小镇绵延的沙滩上总是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人们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万众瞩目的一刻,为见证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欢呼和自豪。
“航天之城”文昌是海南知名侨乡,旅居海外的文昌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为文昌近年来的变化感到欣喜,更希望能为文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1月,文昌市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华侨工作专班,推出为侨办实事五年行动计划,擦亮“侨乡”名片,打好新时代新“侨牌”。
“华侨是文昌独特的优势和宝贵的资源。”文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卓祥说。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文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为文昌办学、兴医、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5亿元,返乡投资累计达25亿美元。
文昌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宽联谊渠道,凝聚侨心:邀请港澳台侨社团及代表3000多人次回乡交流考察;组团“走出去”开展文化经贸交流、联谊,使海外乡亲了解家乡变化和建设成就。
同时,文昌出台《文昌市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改革举措》,借助南洋文化节等平台,促成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兴业。截至目前,文昌市利用侨资设立教育基金会109个,累积教育基金2000多万元。
7岁时随家人定居香港,几十年间辗转多国;无论身在何处,日本海南总商会会长符明潮始终牢记:海南文昌,我的“根”在这里。“对于华侨华人来说,助教助学是对家乡最大的贡献。”在符明潮创立的文昌市昌洒镇华侨小学教育基金会的带动作用下,先后有600多位热心人士捐款400万港元,用于昌洒镇华侨小学扩建、设立奖学金。
“文昌处处充满商机。”祖籍文昌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学修曾在文昌投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目前计划在家乡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他说,家乡的发展变化是文昌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共同福音。近几年来,文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对于海外乡亲来说,都是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华侨华人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海外商界、政界打拼的侨二代、侨三代,具有优越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知识层次高,专业构成丰富,创新创业更具活力。”王卓祥说,近年来,文昌把新生代华侨作为引才引智重点,为文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目前已建立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人才库,专业涵盖金融、法律等领域。
解决涉侨历史遗留问题、优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保障……文昌市开展“为侨办实事”活动,受到海外乡亲的关注和好评。
此外,文昌组织编写《文昌华侨文化》《造福桑梓》《海外文昌人》等涉侨丛书,摄制《侨乡文昌》《海外文昌人》等电视专题片,完成铺前古镇、会文十八行村等涉侨文物单位的规划编制,修缮义门村陈家宅、十八行村林家宅等涉侨文物保护单位,挖掘和保护侨乡华侨文化。
王卓祥称,接下来,文昌将研究制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乡亲返乡创业规划和支持措施,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宣传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商项目,吸引更多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回乡创业就业,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 张茜翼/文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
- 2025年01月08日 11:13:28
- 2025年01月08日 09:29:59
- 2025年01月07日 21:32:38
- 2025年01月07日 21:23:57
- 2025年01月07日 16:46:19
- 2025年01月07日 14:37:15
- 2025年01月07日 14:29:13
- 2025年01月07日 13:50:48
- 2025年01月07日 1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