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生物多样性最新“家底”公布 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万多个

中国生物多样性最新“家底”公布 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万多个

2022年05月22日 1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中国生物多样性最新“家底”公布 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万多个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当天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向社会公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最新“家底”:2022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其中物种125034个、种下单元13259个,较2021版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生物物种名录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中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发布名录已被广泛采用。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总下载量超过5 TB,在线物种页面访问量超过1000万次。这既支撑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科普工作,也对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中,动物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68172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63886个物种,4286个种下单元,隶属于17门51纲241目1803科13517属。其中,哺乳动物687种、鸟类1445种、爬行动物552种、两栖动物548种、鱼类4969种、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55685种。

  植物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4672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39188个物种,7537个种下单元,隶属于9门17纲149目542科4480属。其中,被子植物32708种、裸子植物291种、蕨类和苔藓植物5494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封面。 中科院 供图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封面。 中科院 供图

  真菌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1717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16369个物种,804个种下单元,隶属于6门37纲121目351科1838属。其中,担子菌门10232种、子囊菌门5312种,其他真菌825种。

  同时,2022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还收录:原生动物界2566个物种及种下单元,色素界238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细菌界469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病毒80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资料图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拍摄于2020年9月的“武夷林蛙”(Rana wuyiensis)。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石胜超 摄
资料图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拍摄于2020年9月的“武夷林蛙”(Rana wuyiensis)。 中新社发 石胜超 摄

  较2021版新增的1万多个物种及种下单元中,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哺乳纲、爬行纲、两栖纲进行整体更新,共新增279个物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新增7498个物种,蛛形纲新增119个物种;植物界新增794个物种;真菌界新增1274个物种。

  此外,《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新增了名录数据分级,根据数据来源、完整度和审核流程等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给每个物种的名录数据进行评估分级,从低到高共分为五级,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

资料图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拍摄于2020年8月的岩须(Cassiope selaginoides)。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林秦文 摄
资料图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拍摄于2020年8月的岩须(Cassiope selaginoides)。 中新社发 林秦文 摄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介绍说,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一个国家的物种名录不仅直接反映国土上物种数量的多少,还体现这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支持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行动,促进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自2008年起组织国内2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每条数据都由分类学专家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每年以年度名录的形式发布。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编研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分类学专家完成。当天的在线发布会也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和“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项共同支持。(完)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