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统战磅礴力量 共建首善之区
本版图文均由北京市委统战部提供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
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首都统一战线资源丰富,具有领域全、体量大、层次高、示范性强的特点,统筹调度好这些资源力量,做好首都统战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中共北京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重要作用。
强化首都意识,高规格构建领导体系。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看”的要求,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区、乡镇(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现三级体系全覆盖。规范议事规则。搭建“全专结合”的双层议事架构,全体会议主要研究解决事关统一战线全局性工作,专题会议侧重部署推动统一战线具体领域的专项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在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经济、港澳、海外统战和侨务等领域工作联席会议,有效形成“领导小组议大事、各领域工作机制抓日常”的格局。
牢记首都使命,高标准推动落地见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棒”作用,以首善标准将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若干措施,出台统战各领域重要政策文件83个,构建起一套符合首都定位、北京特色和首善标准的统战制度和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督促检查。每年督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区委领导小组年度履职情况,并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宗教工作等专题督查。加强工作指导。制定《新时代首都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基层领导小组规范化运行,探索建立各区各单位亮点工作和突出问题“正负”台账,统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践行首都职责,高质量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调度各方面资源力量,凝心聚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0年以来,组织统战干部、统战成员下沉基层6万余人次,1800多名医卫界党外人士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在防疫物资紧缺之际,统战成员全球筹措资源,20天内募集资金30余亿元、口罩1300万只。依托领导小组平台优势,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相关人员组织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服务保障任务。发挥领导小组资源优势,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持续打造民主党派“8+1”行动,在全市低收入村建立“北京科技小院”,助力平谷乡村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同心卫生室”等品牌协同发力,推动受援地民生持续改善。
“文化中国·水立方杯”
打造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音乐文化盛典
“水立方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共同捐建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2011年,为了延续海外侨胞的桑梓深情,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助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应运而生,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侨为桥”的舞台。
以歌传情,培育“三支队伍”。打造配合默契、协调顺畅的国内工作团队。统战、宣传等部门牵头策划、统筹指导,外事、文旅、广电等部门大力支持,北京广播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组织运作,北京国资公司等企业和各大媒体协同参与,历练出一批对大赛充满感情、熟悉海外侨情的工作者队伍。培育可靠、可用的侨界文化战线“铁军”。通过广泛动员、驻外使领馆和涉侨单位推荐等,累计有近1000家侨团、华文媒体、华文学校以及中资机构以不同方式支持参与大赛举办,成为海外侨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培育致力于跨文化传播的民间交流使者。依托各海外承办机构,与一批从“水立方杯”成长起来的华裔优秀选手保持联系,积极协调推荐其参加国内外文化活动,涌现了黄一、李佩玲、马伯骞、李紫婷等一批小有名气的华裔新生代音乐人。
以歌会友,发挥独特作用。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的关键时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期间,将思想引领融入歌曲传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侨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北京友好城市、冬奥冰雪运动发达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布点,开展“魅力北京”系列宣传、冬奥歌曲传唱等活动,为传递北京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发挥独特作用。发挥和谐侨社作用,促进海外侨胞在每年一度的“水立方杯”大联欢中增进友谊。
以侨为桥,促进民间友好交往。大赛由最初单纯面向华裔青少年,到逐渐面向纯外籍人士开放,积极促进国家间、族群间友好交往。每年都有各国政界人士、社会贤达参加大赛相关活动。以内容为桥助力民间外宣。统筹大赛举办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引导海外赛区通过YouTube(油管)、Twitter(推特)等境外主流社交媒体对比赛晚会、云游北京等内容进行本土化传播。
“水立方杯”用音乐架起了跨越时空的桥梁,创造了全球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音乐文化盛典。如今,大赛已连续举办11届,从最初的仅有10个国家15个赛区拓展至覆盖30余个国家50个赛区,参赛选手累计超过3万名,成为一个“国家覆盖广、赛事内容丰富、参与人群多元、民间色彩浓厚”的国家级侨务文化品牌。
“北京科技小院”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
“北京科技小院”
近年来,首都统一战线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整合中央及市属农业高校、科研院所、民主党派及有关委办局的资源和力量,在北京低收入村和对口支援地区建立“科技小院”精准帮扶新模式。
牵住科技帮扶“牛鼻子”。搭建“科技小院”帮扶平台。高校师生、科技人员驻扎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解难题,手把手、面对面提供技术服务,畅通了农民与科技人员沟通交流的渠道。聚焦难题重点攻关。将高校实验室搬到了农民家门口,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农户增收,有效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农业技术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农民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师生下基层、下农户,让科技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造精准帮扶“集团军”。整合中国农业大学、市属涉农院校的专家资源和优势学科,由“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张福锁院士的科研团队领衔,各学科专家领跑,联合有关院校的专家工作站、试验站、老教授协会等机构,为精准帮扶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设立“北京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项,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每年招收20名优秀的博士、硕士加入“科技小院”驻村工作队,为帮扶工作提供源头活水和人才保障。
激发精准帮扶“新动能”。形成《“北京科技小院”运行管理工作办法》,建立各区点单、统战部派单、有关院校接单的推广模式,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成为制度机制,同步复制推广。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党外人士履职与统战干部实践锻炼有机结合,促使“科技挂职”项目、第一书记驻村与“科技小院”建设相互贯通,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发挥专项民主监督职能,民主党派“蹲点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持续巩固深化帮扶工作成果。
截至目前,61家“科技小院”已经辐射带动了周边303个村,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推广各类新品种220余种,推广新技术130余项,示范推广种植面积4万余亩,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的大扶贫格局,在帮扶京郊农村脱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民主党派“8+1”行动
擦亮多党合作金字招牌
“8+1”行动
2013年,在市委领导下,北京市启动各民主党派重点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8+1”行动,即组织8个民主党派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首都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支持和引导下,各民主党派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共搭一个台,共唱一台戏,现已成为首都多党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
因地制宜、谋划重点,精准对接。以“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为主线,结合各民主党派自身优势特色,确定了低收入精准帮扶、助力产业发展、优化教育品质、提升医疗水平、丰富地区文化生活等“8+1”行动的主攻方向。采取区里发布、党派承接的方式对接项目,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靶向性。在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打造“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门头沟“6+1”文化体系建设等8个方面对接形成近百个合作项目。
搭建平台、扎实履职,强化自身建设。“8+1”行动既是各民主党派大展宏图的重要舞台,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从改善地区民生着力,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培育了“名医工作室” “助梦起航” “东胡林人”“名誉户主”等一批群众反响强烈、效果突出的项目;另一方面,“8+1”行动成为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实践锻炼、提升能力的社会平台,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骨干力量在参与“8+1”行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2013年至今,“8+1”行动已经实施三轮,持续运行9年,落地项目近百个,惠及群众数十万。借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撬动生态涵养区的资源优势,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蹚出了一条生态富农、科技助农、产业兴农的乡村振兴新路。
知联会“五荟”平台
闯出社团发展新路子
“五荟”平台
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探索打造“五荟”模式,从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紧紧围绕知联会的定位和使命,闯出一条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生活力、提升履职水平、扩大工作影响的社团创新发展路子。
打造“知政荟”平台,广聚政治共识。经常化、制度化向党外知识分子传递党的声音,建立“第一时间”传达中央市委精神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传达会议精神、分享参政议政感悟机制、知联会会长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集议题、听取意见、交流思想机制等,充分发挥知联会“扩音器”作用,帮助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准确了解相关政策、领会相关精神,广泛凝聚政治共识,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打造“知书荟”平台,强化自我教育。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为先导,建立“遇见绿色经济”等10个不同主题读书会,形成互为影响、互相促进的读书会体系。打造系列开放学习平台,鼓励党外知识分子既做主讲人、又当好听众,把统战工作对象变成统战工作力量。
打造“知智荟”平台,助力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智力优势,引导围绕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首都建设出实招、献良策,为市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创建京津冀协同调研模式,邀请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津冀两地知联会,瞄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瓶颈问题,开展“四方三地”立体化调研。深化服务首都中心工作机制,围绕“老城改造”“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市委市政府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探索服务区域发展长效机制,聚焦16个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动员知联会21个专委会结合自身优势与相关区密切对接开展联合调研,形成“一区一品”模式。
打造“知文荟”平台,引领核心价值。用优秀文化浸润人心,坚定知联会成员文化自信,创办了“知心书画社”等文艺组织和“文艺采风”“专题沙龙”等活动品牌,凝聚起一群德艺双馨的党外艺术家。
打造“知友荟”,深化联谊交友。发挥知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组织内部读书交流、考察调研、艺术鉴赏等活动、与领导干部结对子谈心交流、联合其他统战社团共同开展活动等形式,促进成员之间、成员和领导干部之间、知联会和其他组织之间交朋友、密联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
- 2025年01月08日 11:13:28
- 2025年01月08日 09:29:59
- 2025年01月07日 21:32:38
- 2025年01月07日 21:23:57
- 2025年01月07日 16:46:19
- 2025年01月07日 14:37:15
- 2025年01月07日 14:29:13
- 2025年01月07日 13:50:48
- 2025年01月07日 1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