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建团百年访杭高:为什么杭州这所学校那么红?

建团百年访杭高:为什么杭州这所学校那么红?

2022年05月10日 1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建团百年访杭高:为什么杭州这所学校那么红?
    走进杭高的校门,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 严格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0日电 题:建团百年访杭高:为什么杭州这所学校那么红?

  作者 严格 童笑雨

  走进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下称“杭高”)的校门,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100多年前,中国共青团的先驱,俞秀松和施存统也是从这里走进学校。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之际,记者探访了杭高。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东广州宣告成立。蔡和森、张太雷、俞秀松、高君宇、施存统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

  其中,俞秀松、施存统都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高前身,下称“浙江一师”)就读。

  建校百余年间,这里留下过鲁迅、经亨颐、陈望道、李叔同、朱自清等名家大师的足印,是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这里曾爆发过轰动中国的“一师风潮”,是浙江乃至中国红色思想重要传播阵地,俞秀松、施存统、宣中华等青年学生也在这里开始了红色启蒙。

杭高“一师风潮”纪念石。 杭高提供
杭高“一师风潮”纪念石。 杭高提供

  走进校门,就能看到掩映在梧桐树背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砖红色小楼。在二楼校长室,杭高校长唐新红介绍,100年前,这里曾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国文教师陈望道先生的宿舍,而隔壁,则是鲁迅、李叔同先生的宿舍,当时鲁迅先生是生物化学教师。

  据杭高校友录,俞秀松、施存统分别于1916年、1917年入学。如今杭高保存的关于俞、施等人的实物资料并不多,但在该校校史馆,满满一墙都是对他们的介绍。

  1919年秋,浙江一师进步学生成立“全国书报贩卖部”“学生贩卖团”,售卖《新青年》《星期评论》等,积极传播新文化。

  唐新红透露,施存统就是发起人之一。当时,他还发表宣言称:“现在发表新思想的书报,是文化运动的健将,是解放束缚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尽我们的力量来传播它。”

  五四运动爆发后,俞秀松也和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发表演讲。那一年,他还和施存统干了一件大事。1919年11月1日,《浙江新潮》创刊,成为浙江最早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

  如今在展柜中还能看到,俞秀松为《浙江新潮》写的洋洋洒洒近4000字的发刊词。上面写着:本报的旨趣,要本奋斗的精神,用调查、批评、指导的方法,促进劳动界的自觉和联合……建设自由、互助、劳动的社会,以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步。

  《浙江新潮》第2期刊登了施存统的《非“孝”》。这篇近3000字的檄文充满了反抗旧道德旧礼教的战斗力,被当局视为“洪水猛兽”“叛道”“邪说”,《浙江新潮》随即被查封。

  这份周刊仅仅存在了三周,共发3期,即已建立起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成都、东到日本神户等30多个代办点和发行处。

  杭高校史馆的展柜中,还有一件珍贵的实物:浙江一师的毕业证书,落款写着校长经亨颐的名字,时间是1919年。

  这张毕业证书,俞秀松和施存统都没有拿到。1919年12月下旬,他们放弃学业,离开杭州。

  因为《非“孝”》一文的反响,浙江省议会以“非孝、废孔、公妻、共产”之罪名加诸经亨颐及陈望道等“四大金刚”,浙江省教育厅下令开除施存统并解聘“四大金刚”,经亨颐拒绝执行,结果引发了轰动一时的“一师风潮”。

  杭高校史馆馆长周小锋推测,俞、施离开学校,恐是不想让校长和老师为难,同时浙江一师毕业生大多当老师追求“教育救国”,而他们,希望寻找一条新路。

  “出走”后的俞秀松和施存统,在1920年6月,追随陈独秀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位党员之一。俞秀松又于8月22日,受陈独秀指派,以8个发起人的名义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中国共青团最早的前身,这8个发起人中来自浙江一师的就达4位——俞秀松、施存统、叶天底和他们的老师陈望道,俞秀松也成为中国共青团组织最早的中央书记,谢文锦、汪寿华、梁柏台、华林、庄文恭(又名韩伯画)等杭高同学也被发展为中国最早一批团员。

  1922年,俞秀松受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指派,到杭州筹建团的地方组织。4月19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成立,俞秀松当选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最早的27名团员中,来自浙江一师的多达18人,占三分之二。这是浙江最早的共青团地方组织,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17个共青团地方组织之一。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召开,正式宣告团的诞生。施存统被选为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对于这一现象,杭州教育局副局长高宁并不惊讶。彼时,教育家经亨颐担任浙江一师校长。1919年4月,浙江省教育会在经亨颐主持下,聘沈仲九为主编,发行新会刊《教育潮》,积极传播新文化。

  五四运动后,经亨颐提出“与时俱进”办学方针,聘请思想进步的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夏丏尊担任国文主任教员,这就是浙江一师“四大金刚”。当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浙江一师即启动职员专任、学生自治、学科制等重大改革。浙江一师由此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浙江的中心。

  高宁说,正是因为此,浙江一师成为先进青年的熔炉、党团骨干的产床。

  同时除了浙江一师的氛围外,还与地理位置有关。陈独秀在上海发起创建党团最早组织,便利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联络往来和人员集聚。作为团的主要负责人,俞秀松、施存统也能在第一时间将校友中追求真理、主张社会改造的先进分子吸引过来。

杭高校园。 严格 摄
杭高校园。 严格 摄

  2022年的今天,记者穿过杭高那条林荫小道,看到在拱门间穿梭的学生,看到先辈曾挥斥方遒的教学楼、“一师风潮”纪念石,似乎还能感受到俞秀松、施存统们当年的青春热血。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杭高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在唐新红看来,这是百年间使命的一种延续。

  他表示,如今新生入学的第一站,便是该校的校史馆。杭高的育人理念,也是当年经亨颐先生力倡的“人格教育”,追求“以人为本”,即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导师曾如此评述杭高学子:杭高学子富有“弹性”。何谓“弹性”?在唐新红校长看来,可能在于杭高学生的“多面性”。

  除学习之外,杭高学子还会加入该校百余个校园精品社团中。社团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天文社团。据悉,杭高现在已在中国建有五大天文观测基地。鉴于杭高在天文科普方面的贡献,如今天上还有一颗“杭高星”。

  “杭高不仅是一所传授知识的学校,更是培养‘人’的地方。”唐新红表示,教育不仅重学科教育成绩,更要强化家国情怀与理想抱负。“教育不仅育小我,还要成大我。”(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