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领袖、学者谈中国宗教共生经验:贯通共同价值,增强国家意识
(聚焦博鳌)中国宗教领袖、学者谈中国宗教共生经验:贯通共同价值,增强国家意识
中新社博鳌4月22日电 (记者 李晗雪 黄艺)中国社会中,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道家、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合共生。比照不少国家发生宗教流血冲突的情形,这种和谐状态颇为特别。22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分论坛上,中国佛教、伊斯兰教领袖及儒学学者分享了他们认识中各宗教在中国和合共生的经验。
本次分论坛以“千江映月美美与共”为主题。“如何促进不同宗教与文明间的和平共处”是主要话题之一。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提出,儒家思想中的三种观念,为历史上不同宗教的会通和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一是注重从伦理上的一致性来看待不同宗教。例如很早就有人认识到,儒家注重仁爱与佛教注重慈悲在伦理价值上相通。二是观察各宗教不同的社会功能,求其互补。如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提法。三是“殊途同归”的学术思想观,孕育了包容宗教多元的可能性。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以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谈道,佛教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调整自身、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如禅宗四祖道信提出农禅并重,六祖慧能留下《坛经》指导弟子修行等。历代高僧大德都曾如此调整自新,使佛教适应时代与众生,现今中国佛教界也在继续致力推动佛教中国化。正是因此,佛教才能真正融入中华大地。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也提出,贯通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经验。例如伊斯兰教和儒学共同追求仁爱、和平等价值理念,就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融通的基础之一。
他指出,在此过程中,一些穆斯林学者开展的伊斯兰教经典译注工作,将文明对话推到了新高度。明清时期刘智等学者结合伊斯兰教教义学和儒家性理之学,最终完成以“真一说”为理论基础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体系,同时丰富了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
他还谈道,另一重要经验是经由文明交流对话增强国家意识、并转化为爱国行动。中国近代不乏中国穆斯林与全国人民一道抵御外侮的例子;眼下的新冠疫情时期,中国穆斯林也积极为国家抗疫事业捐款献力,并坚决遵守国家防疫规定。正因这样的国家意识,中国穆斯林方保有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2日 17:48:39
- 2025年01月22日 17:23:26
- 2025年01月22日 15:00:25
- 2025年01月22日 13:56:45
- 2025年01月22日 13:52:16
- 2025年01月22日 07:46:01
- 2025年01月22日 03:32:33
- 2025年01月21日 22:02:23
- 2025年01月21日 21:31:11
- 2025年01月21日 19: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