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人大代表廖海鹰的“两个身份”和“三个40年”
(两会人物)台籍人大代表廖海鹰的“两个身份”和“三个40年”
中新社石家庄3月4日电 题:台籍人大代表廖海鹰的“两个身份”和“三个40年”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医者、台胞服务者,是全国人大代表廖海鹰被人熟知的两个“身份”。他自喻为“手术台工匠”和“义工”,这两个标签,陪伴他已近40年。
祖籍在台湾、生活于大陆的廖海鹰,是定居大陆的台胞第二代。1946年,他的父亲从台湾到澳门求学,此后与亲人分别数十载,经历着“骨肉分离”。
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启了交流交往。后来他的父亲再回台湾时,“我爷爷已经没了,未能养老送终,这也成了父亲终身的遗憾”。说起父亲这段经历时,“云”采访的那一边,这位目睹过太多悲喜的外科专家,已是泣不成声。
62岁的廖海鹰,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也是河北省知名的甲状腺、乳腺外科专家,对于这一领域的疑难重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近40年,相比个人成绩,作为团队“带头人”和硕士生导师的廖海鹰,更愿意谈及人才培养。治病救人同时,他希望能带出更多优秀的“年轻工匠”。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甲状腺、乳腺肿瘤及晚期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已走在全国前列。
1983年,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廖海鹰,就作为优秀台胞代表,参加了第一次河北省台胞代表大会。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服务好“台湾的乡亲”,当好一名“义工”,并认为这也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
忆及服务台胞近40年的时间,已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理事、河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的廖海鹰,有些欣慰地笑了。他先是说起了自己的变化——“当时我还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化的并不只有他的年龄和容颜,还有服务台胞的态度,“也从热情到了深情”。
廖海鹰是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的13名代表之一。他说,他们中有党政机关官员,也有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大家一直在为台胞发声、为台湾人民发声。此间,大陆也在持续出台保障台商投资、便利台胞往来及鼓励台青就读、创业等诸多政策措施。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近10年来,廖海鹰每年都会提交经过广泛调研、走访后形成的建议。其中,有关增进两岸融合和涉及当下社会热点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今年,他在关注增进两岸民间互动交流的同时,依然“聚焦”了社会养老、生育率下降等热点。
借助采访,他再次呼吁,希望台湾有更多年轻人到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眼见为实”。这也是他受访时,希望媒体多报道的内容。在他看来,有“这么大市场和机会”的大陆,包容性更强,“总有一款适合台湾的年轻人”。
廖海鹰也希望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给更多台湾的年轻人。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说自己是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台湾的年轻人,走上这片持续发展的热土,实现梦想。(完)
- 专题:2022全国两会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7日 17:01:38
- 2025年01月27日 10:05:09
- 2025年01月27日 07:55:37
- 2025年01月26日 19:27:54
- 2025年01月26日 10:22:39
- 2025年01月26日 07:55:54
- 2025年01月25日 10:16:26
- 2025年01月25日 09:43:10
- 2025年01月25日 00:17:48
- 2025年01月24日 21: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