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工种发展路向何方?“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传承”之思
(两会人物)“小众”工种发展路向何方?“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传承”之思
中新社西安2月25日电 题:“小众”工种发展路向何方? “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传承”之思
作者 杨英琦
“在我看来,目前基于新技术、新职业、‘特殊、小众’工种的培训课程和资源较少或不够系统,无法完全满足有提升职业能力意愿的在职人员所求。”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说。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的一名一线技术工人,徐立平从业已有30余年。“我的工作是给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药面进行微整形,也被称作‘火药雕刻师’。”徐立平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所接触的燃料是种易燃易爆物质,操作时危险性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瞬间引燃。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的职业也从手工作业转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徐立平向记者介绍,“免整形技术”就是其发展方向之一。“但无论怎样操作,‘火药雕刻’的危险性无法避免。”
在“炸药堆”里工作,徐立平“下刀”的力道需慎之又慎。记者了解到,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仅为0.5毫米,徐立平“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则不超过0.2毫米。为杜绝安全隐患,他还在工作之余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其中数种获国家专利,一种被命名为“立平刀”。
在徐立平眼中,“小众”工种的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全国两会,他拟定了有关“加快建设线上技能培训优质公共资源”的建议。
徐立平表示,线上公共学习资源与线下教育资源互为补充,将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提供资源保障。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线上各类学习平台进行整合、分类,推出线上技能培训优质公共资源,并壮大公共教育资源库,促进技能人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徐立平认为,“特殊、小众”工种从业人数少且不可或缺,应通过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利用优质师资开发相关课程,壮大教育教学公共资源库。为技能人员提供系统、规范的培训,定期更新理论知识点,促进技能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
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55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数量和质量持续刷新纪录。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神舟”载人,60余载风云岁月,中国航天事业历经从无到有,中国的“问天之路”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
“如今,我所在的班组中‘90后’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航天一线,这是一件好事。”从第一次履职全国人大代表起,徐立平就从未放弃过对“人才”的关注。他表示,在技术提升的过程中,自身素质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新时代工人不能只干活,还得有想法。终生学习是大势所趋,人才培养也意味着传承。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兢兢业业“雕刻”火药数十年,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徐立平初心依旧。他坦言,作为航天人,无论环境如何改变,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秉持初心,为建设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完)
- 专题:2022全国两会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1日 19:33:48
- 2025年01月01日 16:12:18
- 2025年01月01日 15:45:24
- 2025年01月01日 11:14:13
- 2025年01月01日 08:20:52
- 2024年12月31日 20:37:09
- 2024年12月31日 16:55:33
- 2024年12月31日 14:43:17
- 2024年12月31日 12:24:08
- 2024年12月31日 10: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