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综述:科技冬奥彰显“双奥之城”创新力量

综述:科技冬奥彰显“双奥之城”创新力量

2022年02月18日 2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综述:科技冬奥彰显“双奥之城”创新力量
    图为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徐婧)北京正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在本届冬奥会筹办期间,北京先后测试了200多项技术,涉及到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4项技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项技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

  从疫情防控到火炬传递,从赛区接驳到场外观赛……无处不在的科技力量让北京冬奥会更安全、更绿色、更精彩,也让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防疫更可控

  北京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为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北京在各冬奥场馆部署了150余台生物气溶胶新冠肺炎病毒监测系统,可及时检测场馆内各点位的空气环境,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手段提高3倍。

  气溶胶(aerosol)是指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直径一般在100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物组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颗粒小于100微米,传播距离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传染力强。因此,气溶胶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为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贾天勇 摄
图为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在采集环节,气溶胶采集器的空气流量达到400升/分钟,可在半小时内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并富集到病毒灭活液中,病毒富集效率为国内同类产品最高;在检测环节,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可实现自动化和全封闭式的新冠检测,全流程分析时间小于45分钟。

  2021年4月-7月,该系统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超过100例样本的临床测试验证。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达到现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出率的3倍。

  此外,北京冬奥会还为赛事服务保障人员配备了3万余台多体征感知设备,可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人员的身体异常情况,让赛场“更安全”。

  科技让比赛更精彩

  北京冬奥会的激情洋溢在赛场,也通过新技术传到千家万户。在各项比赛的赛事转播中,8K、人工智能等数字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冬奥会观赛新体验。

  8K是一种全新的视频分辨率,清晰度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为使无法现场观赛的民众获得“沉浸式”观赛体验,北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化8K立体播放体系,在全市各区及150多个社区布设了20块显示大屏、200余台8K电视机。在冬奥期间,北京播出200小时以上画面更清晰、色彩更靓丽的8K节目,让观众在领略科技硬实力的同时,与冬奥赛场“更接近”。

  中国有超过2700万名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为使听障人群深入了解比赛资讯,2月5日起,数字人手语播报系统在北京卫视《北京您早》中“上岗”。与传统的人工手语播报相比,该系统降低了冬奥节目的运营成本,在呈现手语播报效果时更快,让听障人士更加便捷地收看赛事报道。

图为北京冬奥会投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赵隽 摄
图为北京冬奥会投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科技让办赛更绿色

  北京冬奥会是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最丰富的一届奥运会,氢能在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北京冬奥会手持式火炬“飞扬”,首次采用了氢气作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与此同时,氢燃料的特性也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并可抗风10级,即使在时速100公里的大风中也可以稳定燃烧。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

  据了解,在目前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中,由丰田-福田合作开发的大巴车每百公里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7.86公斤,续航里程达400公里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既实现了零碳排放,又做到了续航里程不打折扣。

  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后冬奥”时代,北京将在城市发展中,持续为科技冬奥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使冬奥科技成果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动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日前这样说。

  北京将加快智慧场馆技术在城市场景落地。依托BIM、数字孪生技术等智慧技术,构建面向大型公建等方面的智慧管理体系,使其运行管理更准确、更高效。目前,北京已经着手在城市副中心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和枢纽型建筑里推广使用这些新技术。

  北京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普及。利用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绿电技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智慧交通技术推动全市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

  北京将借助冬奥红利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使“后冬奥”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新起点。新型冰雪装备、石墨烯等新型保暖材料,沉浸式、多维度自由视角等智能交互体验技术,将推动北京市技术、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北京将加速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应用“云转播”技术、8K高清视频技术、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等,加强智能技术场景应用与体验布局,打造“北京智造”品牌,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