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丨管洪亮:冰雪艺术何以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万花筒”?

东西问丨管洪亮:冰雪艺术何以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万花筒”?

2022年02月13日 15:3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管洪亮:冰雪艺术何以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万花筒”?

  中新社哈尔滨2月13日电 题:管洪亮:冰雪艺术何以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万花筒”?

  中新社记者 王琳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冰雕雪塑装点了冬奥氛围,展示了别样风采。中国冰雪艺术在起源、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在冰雪雕塑赛事、冰雪文化交流、冰雪旅游互访等活动中,各有千秋的冰雪艺术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万花筒”。

  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中华文化促进会冰雪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高级创作员、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员管洪亮,通过冰雪雕塑艺术的视角与个人境外参赛经历,解读中国冰雪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比较中俄冰雪雕塑艺术的异同,以及将“冷冰雪”打造成东西方文明交流“热时尚”的可能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世界各大冬令盛典分别有何特色?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包含哪些国际化元素?

  管洪亮:不同的地域人文衍生出不同的冰雪文化,世界各大冬令盛典是在全球范围内冰雪文化的代表性体现。日本札幌冰雪节的亮点是竞赛雪雕技艺的“国际雪像比赛”;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为期10天,就像冬天版的“迪士尼狂欢”;挪威奥斯陆滑雪节于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办,是世界滑雪爱好者的盛会。

  其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堪称世界上举办周期最长的冰雪节,只有开幕式,没有闭幕式,打造出历时5个月的超长冰雪季。近年来,这一节庆已从地方性升级到国家级、国际化,邀请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外宾参加,围绕文化、旅游、体育、经贸等400余项冬季活动,展开国际交流合作。

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曹宁 摄
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新社发 曹宁 摄
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刘长山 摄
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新社发 刘长山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冰雪艺术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管洪亮:自然的冰雪形成人文的艺术,首先需要得天独厚的寒冷气候和冰雪资源。中国的冰雪活动起源于北方,自古沿袭凿冰捕鱼、冰雪运动、制冰造灯等活动,这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也是北方人乐观性格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黑龙江被认为是中国冰雪艺术、现代冰雪旅游产业的肇兴之地,这里的冰雪雕刻艺人可谓卧虎藏龙。自1963年“冰城”哈尔滨在兆麟公园举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以来,伴随冰雪文化厚积、商业运营萌芽,冰雕雪塑在规模、样式、灯光上不断突破。1985年,哈尔滨冰雪节面向全国首次举办。1999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首次举办,冰雪艺术开始走向世界。

20世纪60年代的哈尔滨冰雪雕塑艺人。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供图
20世纪60年代的哈尔滨冰雪雕塑艺人。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供图
1966年的第四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供图
1966年的第四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供图

  从20世纪80年代起,哈尔滨冰雪雕塑艺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交流展示,陆续在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亮相。吉林、新疆、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兴建冰雪主题乐园。各国游客走进中国赏冰乐雪,中国雕塑师也受邀前往国外建造冰雪景观。

  中新社记者:中俄冰雪雕塑艺术如何实现从互赏、互鉴到互融,有哪些异同?

  管洪亮: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同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且多雪。中俄两国互为友好邻邦,营造了良好的人文交往环境,促使中俄冰雪雕塑艺术领域的交流密切而融洽。

  两国艺术家的雕塑技艺同样高超,相较来说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喜欢建设大型冰建,在雕刻技法上注重细节表现,突显工艺美观;俄罗斯冰建体量较小,注重思想性、抽象化。到了冬季,中俄地方政府会互相邀请对方选手前来参赛,彼此欣赏、借鉴、促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哈尔滨国际组合冰冰雕大赛,俄罗斯代表队作品《世界的诞生》获得冠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
哈尔滨国际组合冰冰雕大赛,俄罗斯代表队作品《世界的诞生》获得冠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

  中国已形成冰雪雕塑产业链,雕刻工具丰富多样、专业系统。目前,俄罗斯尚未有成熟的产业链,许多俄罗斯选手自制雕塑工具,或借来华参赛的机会购买,我们也会赠送一些,以此互相鼓励。以往,中俄参赛选手还会互送作品集等礼物作为纪念。

  中新社记者:为何各有千秋的冰雪艺术,能够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万花筒”?

  管洪亮:冰雪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本是一样的洁白无瑕、晶莹剔透,是收到这份礼物的人不同,才将它幻化得千姿百态,人文、历史、风俗、时尚等元素延展了更大的审美空间,造就了各有千秋的冰雪艺术。因此,不同国家的冰雪艺术就像人类文明的“万花筒”。

  艺术家可以冰雪雕塑为载体,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例如,2017年第三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的获奖作品《荷塘月色》,是由我设计创意稿,携手冰雪雕塑艺术家苏适共同完成。我们将荷塘、荷花、月亮、游鱼、廊台等意象用冰雕刻而成,展现了唯美的东方神韵。

2017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获奖作品《荷塘月色》。受访者供图
2017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获奖作品《荷塘月色》。受访者供图

  由于文化差异,我们最初欣赏外国作品可能会看不懂,但通过交流、学习,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魅力,这也是冰雪艺术的奇妙之处。例如,2018年中国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的获奖作品《海之灵》,由苏适设计创意稿,苏适、管大江、于春风和我共同完成,以古典美女形象讲述大海神话,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2018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的获奖作品《海之灵》。受访者供图
2018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的获奖作品《海之灵》。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如何将“冷冰雪”打造成为东西文明交流的“热时尚”?

  管洪亮: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冰雪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作为其分支机构,致力于提升中国冰雪行业水平,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因此,将“冷冰雪”打造成为东西文明交流的“热时尚”,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

  对此我有三点建议。第一,冰雪情感是温暖的。我们要以冰雪为纽带连接情感,在组办活动中注重各国友人的情感建立,例如成立冰雪雕塑艺术的国际组织,定期举行交流互访活动等;第二,冰雪精神是炙热的。我们应携手挑战共同的自然条件、竞技目标,激发拼搏精神的共鸣,就像“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第三,冰雪经济是火热的。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领域延伸出的冰雪经贸,是各国合作共赢的良好途径。

中俄冰雪雕塑艺术家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中俄冰雪雕塑艺术家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在今冬创作了什么作品?冰雪艺术如何融入2022北京冬奥会氛围之中?

  管洪亮:万众期盼的北京冬奥会正在举行,作为冰雪雕塑艺术家,我们有热情也有责任“艺”助冬奥,我以冰墩墩、雪容融为原型创作了冰雪雕塑作品。此外,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打造了五环迷宫、冬梦飞扬等冰雪雕塑景观等。

  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冬季的亮丽风景线,将一座城市的冬奥氛围拉满,还因广为大众喜爱,调动了民众的冰雪热情,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实现。同时,北京冬奥会让世界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关注冰雪运动、欣赏冰雪艺术,为冰雪雕塑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冰雪艺术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氛围和魅力,北京冬奥会为冰雪艺术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完)

  受访者简介:

  管洪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冰雪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高级创作员,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冰雪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哈尔滨国际冰雪雕赛事专家评委库成员。管洪亮在30多年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参加过15届国内、国际冰雪雕大赛,包括国内比赛获得过3项大奖,国际比赛获得过7项大奖。其中,雪雕作品《踏浪》于2020年获俄罗斯国际雪雕比赛一等奖。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