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丨张沛东:为何说海草床“吃”碳可为全球“碳中和”探索新途径?

东西问丨张沛东:为何说海草床“吃”碳可为全球“碳中和”探索新途径?

2022年02月11日 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东西问】张沛东:为何说海草床“吃”碳可为全球“碳中和”探索新途径?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张沛东:为何说海草床“吃”碳可为全球“碳中和”探索新途径?

  中新社青岛2月11日电 题:为何说海草床“吃”碳可为全球“碳中和”探索新途径?

  ——专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海草物种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张沛东

  中新社记者 胡耀杰

  当下,在全球开启能源转型,各国力求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每个鲜为人知的降碳途径均备受关注,其中就包括海草“吃”碳。作为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是全球重要的碳库,具有强大的“碳捕获”和“碳封存”能力。

  作为一种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碳中和”路径,中国保护修复海草床生态系统是否为世界“碳中和”提供另一种选择?中国如何在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领域促进东西方互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海草物种专家组成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张沛东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其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但提到海草床大家较为陌生,它为什么能“吃”碳?

  张沛东:海草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构筑的海草床亦有“海底草原”和“海底森林”之称。海草床是全球重要的碳库,具有强大的碳捕获和碳封存能力,低分解率和相对稳定性使其对碳的封存可达数千年。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海草床的衰退形势越发严峻,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海草床已完全退化。全球现存海草床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一年可吸收超过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约3500万辆汽车一年的尾气碳排放量。

山东招远建设的鳗草海草床鱼类等渔业资源日渐丰富。李文涛 摄
山东招远建设的鳗草海草床鱼类等渔业资源日渐丰富。李文涛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和修复海草床对中国实现这两个目标有何意义及作用?

  张沛东: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我认为,绿色低碳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通过科技提升、产品替代等方式降碳的同时,借助生态系统降碳可为“碳中和”提供另一条更绿色、安全的解决途径。

  经测算,修复养护1万亩面积的海草床,相当于中和20余万辆汽车一年的尾气碳排放量。保护修复海草床不仅能提高沿海地区生产力、养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免受侵蚀以及缓冲污染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等,而且对稳定和提升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唐山曹妃甸开展鳗草海草床碳汇潜力研究。张沛东 摄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唐山曹妃甸开展鳗草海草床碳汇潜力研究。张沛东 摄

  中新社记者:目前,中国如何治理修复和保护海草床,在修复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张沛东:中国近海分布有海草22种,约占全球海草种数的30%。中国是世界上海草床退化趋势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国家对海草床生态功能认知的不断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海草床的保护修复越发重视。2007年,海南省建立了中国首个海草类型特别保护区;2017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海草增殖工程,累计在威海逍遥湖、天鹅湖和莱州近海增殖鳗草近400万单位,新增海草床面积100余公顷;2019年,中国在唐山曹妃甸开展了首个规模化海草床修复生态工程,修复养护海草床300公顷。

  目前,中国在海草床修复领域已取得系列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海草床修复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瓶颈,研制了高效的海草机械辅助增殖装置和设备,形成相对完整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链条,将鳗草种子留存率提高10倍以上,幼苗建成率提高5倍以上,并提出恢复生态工程技术方案。海草床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多年不见的松江鲈、海参等海洋生物重现中国沿海海域的海草床。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荣成天鹅湖开展鳗草植株移植生态修复。张沛东 摄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荣成天鹅湖开展鳗草植株移植生态修复。张沛东 摄

  中新社记者:在保护和修复海草床上,西方国家的理念和方法与中国有何异同?中国是如何在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领域促进东西方互鉴的?

  张沛东:目前,国际上高度重视海草床的保护与系统研究,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全球性或区域性研究计划,如美国的Seagrass Net计划、澳大利亚的Seagrass Watch计划等。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海草床生态功能的认同和保护理念一致,但在治理理念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海草床生态功能的挖掘和资源保护,在修复方法上通常以量取胜。由于中国是海草床退化趋势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更注重海草床的修复,在技术上更加看重效果,修复规模的上升速度非常快。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主要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技术链条,从供体采集、苗种扩繁和人工培育、种子播种和植株移植、维护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

  目前,中国积极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交流互访和学术研讨,同时毫不避讳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如新型环保材料的引入、种子播种技术以及融合发展理念等方面,为全球海草床治理与保护贡献了中国经验。

  我认为,海洋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而是全世界的,仅凭某个或几个国家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远远不够,也做不到,只有各国积极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碳中和”。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荣成天鹅湖开展鳗草基质裹种播种的生态修复。张沛东 摄
张沛东教授团队在荣成天鹅湖开展鳗草基质裹种播种的生态修复。张沛东 摄

  中新社记者:未来,中国治理和修复海草床,利用海草床“吃”碳降碳的方向和前景在哪里?

  张沛东:通过十余年的科研与实践,仅我的研究团队修复养护海草床面积超过2万亩,相当于中和40余万辆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海草床“吃”碳越来越被熟知和接受,已成为“碳中和”一条重要生态解决途径。

  同时,海草床本身是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不能把海草床的修复保护单纯看成是生态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仅注重海草床生态功能的挖掘和资源保护不同,目前,中国的“另辟蹊径”体现在既注重保护与修复,又关注海草床生态修复的融合发展,特别是打通生态修复的“最后一公里”。

  我认为,要把海草床的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的碳交易、刺参等增殖的绿色生态牧场、提取物的高值生态产品、别具特色的渔旅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海草床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通海草床修复的“最后一公里”可有效助力中国的乡村振兴。未来,海草床的保护和修复不只为“绿水青山”,更可见到“金山银山”。(完)

  受访者简介:

  张沛东,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海草物种专家组成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团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海草床相关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1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壹等奖、第五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特等奖、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等奖项。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