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冬奥之约”,他们为何而来?
(北京冬奥会)共赴“冬奥之约”,他们为何而来?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梁晓辉)70,170,31——一组数字正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上,留下特别的印记。
虎年春节期间,北京2022年冬奥会如约而至。这组数字代表了来华出席这场奥运盛会的外方嘉宾数量——共有来自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70位官方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其中31位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重要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政要却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便,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共赴“冬奥之约”。
他们为何而来?
——为奥林匹克事业而来。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世纪疫情之时,“更团结”的力量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
去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今年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的主题践行着奥林匹克“更团结”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上百名外方嘉宾一起出席冬奥会,正以实际行动身体力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出对奥林匹克事业的支持和对中国举行冬奥会的支持。
言语之中,这份支持正是信任。
“相信中方采取的有力措施,将确保本届冬奥会的安全、顺利、成功举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如此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
而在北京冬奥会用一场精彩的开幕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后,外方嘉宾纷纷表达对中国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信心。
“开幕式精彩绝伦,充分体现了伟大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影响力。”“相信北京冬奥会必将取得圆满成功。”“此行令人终生难忘。”这几日在北京与习近平的会谈中,多位国际政要如此表示。
在北京,中国坚持以“更团结”的精神鼓舞、团结地球村,世界也用对中国的支持,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的“更团结”。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体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奥运会有着超越体育的更广泛内涵。
“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在与习近平会谈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席话,道出了特殊历史时刻下冬奥会的独特意义。
如其所言,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个别国家政客企图将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化,将其作为打压别国的工具,成为他们政治企图的延续——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筑墙”,试图人为煽动对立和冲突,制造孤立和隔阂......
当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当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中国鲜明表态并始终致力于“拆墙”而非“筑墙”,“拉手”而非“松手”。中国认为,这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北京冬奥会,正是中国与世界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一次集中表达。
有观察家指出,此时,上百位国际嘉宾集中来华出席冬奥会,也正以实际行动作出了他们的表达:
“奥运会总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绝不会筑起一道道高墙”,巴赫说。
“世界承受不起分裂对抗,唯有坚持多边主义和团结合作,方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古特雷斯说。
“我们主张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俄罗斯总统普京说。
......
在北京,这样的声音多次发出,也告诉世界:加强团结合作,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与中国的友谊而来。
邻居办喜事,专程来道贺。普京的冬奥之行,不仅如约实现与习近平的“奥运互访”,也成为中俄友谊深化的又一里程碑。
中亚五国元首,刚在中国农历“小年”与习近平举行视频峰会,十多天后,他们又在中国春节联袂到访北京。线下相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对习近平直言,“中国的好朋友遍天下......进一步深化塔中友好合作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塔吉克斯坦最优先外交方向。”
有近邻,也有“远亲”,来自欧洲、中东、拉美的多国政要纷至沓来。“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始终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话语表达出与中国的独特友谊。
有的国家甚至当下本国并没有开展冰雪运动,然而其领导人明确表示,出席北京冬奥会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的支持。
这样的友谊,也在独特的“冬奥外交”里固化下来。几天里,中国与俄罗斯、厄瓜多尔、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多国分别签署联合声明,展望双方合作,续写双方友谊……
在北京,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诠释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德不孤,必有邻。(完)
- 专题:近观中国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5日 10:36:36
- 2025年01月14日 22:45:47
- 2025年01月14日 20:47:21
- 2025年01月14日 13:59:12
- 2025年01月14日 13:53:55
- 2025年01月14日 10:55:22
- 2025年01月14日 09:15:30
- 2025年01月14日 06:22:27
- 2025年01月14日 06:20:19
- 2025年01月13日 17: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