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首战奥密克戎,天津靠什么

首战奥密克戎,天津靠什么

2022年01月25日 14: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首战奥密克戎,天津靠什么

  1月22日,天津落雪。14时,首批14名确诊儿童走出海河医院,笑颜穿透了口罩,融化了冰雪。

  这几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从天津传来——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1月23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数连续4天保持个位并不断走低,且全部来自隔离人群。

  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的阶段性战果,天津为此已鏖战了半个多月。

  1月8日,疫情突袭天津。面对传播速度极快、隐匿性极强,在国外造成“海啸式”传播的奥密克戎,如何打赢这场“遭遇战”,挑战的是一座约1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考验的是“治商”。

  “中国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答案是:行动快、功夫细、人心齐。”经历武汉、石家庄、天津等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张伯礼院士说。

  快!快!快!背后是过硬的组织力

  1月8日,疫情警报在天津骤然拉响。

  凌晨,天津两人确定为阳性感染者;到21时再增18例阳性感染者;24时确认属于奥密克戎。

  有“福尔摩斯”之称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判断,当时病毒在天津至少已传播三代。

  形势陡然严峻,以快制快的战役迅即打响。

  8日中午,天津紧急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8日晚,天津发布1号公告,要求“非必要不离津”;9日凌晨,天津紧急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9日7时,群众走出家门,进行核酸检测;9日晚,天津发布通告,全面加强离津管理;

  ……

  疫情发生后,从市、区到街镇,上下贯通的防控指挥网,迅速把全市约1400万群众动员起来,投入到与奥密克戎的战斗中。

  ——全员核酸检测快速启动。

  学校、小区、广场、体育馆……一夜之间,全市“变”出一个个核酸检测点。天刚蒙蒙亮,记者在多个检测点看到,“大白”已准备就绪,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开始引导大家排队。

  “凌晨接到通知,爬起来就去布置检测点位了。”天津经开区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曹鑫欣说。“当天,仅一个上午微信步数就达到2万步以上。”滨海新区寨上街道东风里社区工作人员李轲说。

  ——“三区”封管快速到位。

  8日,疫情“风暴眼”中的津南区划定28个小区为封控区,大批当地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火速投入“三区”管控和服务管理。

  “封控区足不出户;管控区不出小区;防范区强化社会面管控。”津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魏胤说。

  “划定‘三区’时,我正送乘客到津南,还没反应过来,路口就开始禁止车辆外出。”网约车司机刘琛琛说。

  ——离津通道快速管控。

  “坚决防范和遏制疫情通过交通运输传播扩散。”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说。

  从“非必要不离津”到“全面加强离津管理”,24小时内离津管理不断升级。记者在高速口现场看到,民警对进出车辆逐一排查,做到不落一人、不漏一车。

  “天津疫情在发现初期形成一个高峰,又出现一个平台期,这是很少见的,说明天津所采取的筛查和管控措施是非常早、非常快的。”张颖说。

  让一座超大城市“奔跑”起来的,是中国强大的组织力。

  “中国重视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自上而下迅速调度部署,造就了抗疫的奇迹。”南开大学韩国籍助理教授权五燮感慨。

  细!细!细!背后是顽强的战斗力

  四轮全员核酸,重点区域加筛,如何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细致组织是关键。

  在风险区域,一支支“扫楼小分队”一家一户敲门进行核酸检测。“装”进白色防护服里的医护人员们,这样形容“扫楼行动”:“大白”多爬几层楼,病毒就能“少跑几步路”。

  全市范围,四轮全员核酸检测不断“迭代”,组织方式不断优化、检测点位逐步增多、科技手段及时上线。细致的工作带来更快捷的检测,第四轮全市大筛采样超千万用时4个半小时,比三筛时缩短了1个半小时。

  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一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李志强说:“接到任务后,我们马不停蹄地画作战图、布置现场、反复演练,常常忙到天亮。”

  阻断病毒传播,如何精准按下“暂停键”?

  ——细致管控是关键。

  疫情发生后,天津市划定的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不断根据疫情进行动态调整,最小的封控区精准到一栋楼。有网友留言:“我的女儿在天津,看到这样精准的变更,担心就少了一分。”

  市域之外,一场离津人员的健康“追踪”有序展开。10日,一组从天津市58所高校汇拢而来的数据,令大家心头一紧。疫情发生前的十多天里,超34万名师生员工离津,仅津南区就超6万人。

  为严防病毒外溢,天津决定对这34万余人“逐一通知到人、逐一向社区报备、逐一开展核酸检测、逐一收集检测结果”。1月15日晚,最后一份离津师生员工的核酸证明反馈到天津市教育两委的工作专班手中。这六个昼夜,许多人吃住在办公室。

  病毒侵扰生活,如何兜住百姓一餐一食、就医用药?

  ——细致保障是关键。

  1月9日上午,有市民反映,市场上肉蛋蔬菜出现短缺。但下午时分,大家就发现,超市、菜场上的货源再次充盈,价格也回到了往日。

  原来,天津启动了群众生活供给保障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在组织货源、加强备货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了动态检测,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妥。

  疫情中,网友还意外发现一个细节:天津众多政务微博、客户端、电视频道,在每天6点至午夜,每隔2小时更新一次详尽的全市发热门诊候诊信息。事实上,这项工作天津已坚持了700多天。“平时不在意的小细节,在关键时期却是就医的保障。”市民留言道。

  已经确诊的他们,尤其是儿童,如何才能恢复健康?

  ——细致治疗是关键。

  疫情发生后,天津市第一时间调集医疗专家,在定点救治医院海河医院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随后,中医、儿科专家也紧急进入“红区”,共同为感染者开出“一人一策”治疗方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李新民说,救治的十多天中,他们一边关切着确诊儿童的身体健康,一边安抚着他们的心情。22日起,确诊儿童病例陆续出院。

  齐!齐!齐!背后是强大的凝聚力

  1月9日下午,天津机场。

  一支身着紫色衣服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湖北恩施的59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这次派出的医疗队队员都经过了全面培训,将携手天津共同抗击疫情。”恩施医疗队领队向东风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除了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等主要抗疫力量,整个社会都凝聚起来,共克时艰。

  ——他们的名字叫党员。

  “组织还缺人吗?我是党员!”天津南开区欣苑公寓社区居民蔡志强在住户群里主动询问,随后就开始帮助社区打电话核对居民信息。

  天津市委组织部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天津8万余名市级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来到各社区、村,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拉开档子(距离)排好了队,大家这样不受罪!”在天津河东区一处核酸检测点,“90后”视障小伙蔡成正打着快板引导居民。“虽然眼睛看不清,但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疫情发生以来,“蔡成们”主动报名,天津全市共有5.17万名志愿者参战,不顾寒冷与疲劳奔波在抗疫战线。

  ——他们的名字叫企业经营者。

  疫情发生后,天津易得康医养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马泽光第一时间成立抗疫志愿队,发挥公司专业护理人员多的优势,主动投身各社区抗疫工作。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向天津市慈善协会捐款1000万元支持天津抗疫,总经理杜宝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企业要主动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他们的名字叫文艺工作者。

  1月20日,一首以国风作品《骁》为蓝本改编的抗疫歌曲在社交媒体走红,演唱者是来自天津各文艺院团的四位年轻演员,她们组成“国潮戏曲组合”,为天津战疫加油鼓劲。因为疫情,天津各剧院线下演出基本暂停,但文艺工作者的新作品在线上源源不断——《硬刚“奥密克戎”天津感谢有你》《坚守》《共迎春光》《天津加油》……

  ——他们的名字叫人民。

  这次疫情,让天津人多了一个习惯:瓶装热水送一线。连续奋战在核酸检测点的“白衣天使”宋青超说,对他们来说,居民一瓶热水、一个热贴、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感觉温暖如春。

  抗击奥密克戎是一场人民战争,抖空竹、说相声、打快板、跳街舞……天津人在寒冬里用乐观的凝聚力,实现了特殊时期的“社会共治”,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一切都被来自巴基斯坦的天津大学留学生穆帅看在眼里,积极参与学校志愿服务的他说:“我见证了中国的抗疫决心和力度。当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逾越。”(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明浩、王井怀、白佳丽、李鲲)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