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 | 张昭东:菲律宾三任总统缘何持续为这项中菲合作“站台”?

东西问 | 张昭东:菲律宾三任总统缘何持续为这项中菲合作“站台”?

2021年12月31日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张昭东:菲律宾三任总统缘何持续为这项中菲合作“站台”?

  中新社马尼拉12月31日电 题:张昭东:菲律宾三任总统缘何持续为这项中菲合作“站台”?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袁隆平院士开创性的杂交水稻技术,使菲水稻领域和广大农民受益匪浅,稳步提高了菲水稻产量,维护了菲粮食安全,改善了农民生活。”2021年9月3日,在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和菲华商联总会联合举办的中菲农业合作论坛上,菲律宾农业部长威廉·达尔(William Dar)代表杜特尔特总统致辞时如是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张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缘何菲律宾三任总统持续支持中菲农业合作项目下的“热带高产杂交水稻选育”工作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菲律宾农业部今年为何专门在中国技术选育的“热带杂交水稻”抗台新品制种基地召开现场会?

  张昭东:今年10月12日,强热带风暴“圆规”席卷菲律宾吕宋岛,带来大量降雨。菲律宾本土水稻生产遭遇毁灭性灾害,唯独位于吕宋岛最北的塔布克市,中国技术指导的50公顷“热带杂交水稻”抗台新品制种基地,粗壮结实的制种,在稻田放干水后两天,全部重新自立起来,被菲律宾农业部注意。

  为此,菲农业部10月21日在塔布克市主持召开了一个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现场大会。有100多人,包括菲农业部副部长、塔布克市长、菲农业部负责全国水稻种子生产的主管人员、菲国家水稻所的专家等。20多家首次参与SL-公司制种的农户将姓名、电话、制种面积发布在会场通告牌上。

  会前先参观制种现场。首次制种的塔布克市基地,今年制30公顷SL-8H号,20公顷SL-20H号。负责人员是从SL公司育种基地最早培训出来并派去的菲律宾技术员,能依照中国专家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落实,这次试种非常成功。很多参观者从来没见过水稻制种结实率有这么高,纷纷请教。技术员自豪地说,这次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秸秆粗壮,韧性强,其间遇到了两次很大的台风。当时,这片制种田全部倒伏,有一户农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制种成功的杂交稻,被台风刮倒,伤心得大哭起来。技术人员安排把制种田的水全部放干,两天时间制种水稻全部自立起来,那位大哭的农民笑了。

  在制种稻田的路边,农民搭建起遮阳棚做会场,非常接地气。我也被安排坐在主席台。只听每位发言人都说:感谢中国专家,感谢“ANDONG”教授(注:张昭东英文名ANDONG)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和技术,参会的人使劲鼓掌。

2019年6月12日,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西岭热带杂交水稻基地,张昭东和他的技术团队及菲律宾农民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关向东 摄
2019年6月12日,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西岭热带杂交水稻基地,张昭东和他的技术团队及菲律宾农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中新社记者:对中菲农业合作项目“热带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推广而言,塔布克制种基地成功意味什么?

  张昭东: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对推广杂交水稻,提高稻谷的产量越来越重视。以前种植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主要由中国农业公司代生产,进口到菲律宾,随着杂交水稻面积的增加,菲律宾农业部已经计划在本国逐步扩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我们SL-公司先后在菲律宾最南部棉兰老岛达沃市和南达沃建立了两个种子生产基地。今年在菲农业部推动下,我们考察了菲律宾多个地方,最后确定在菲律宾最北部塔布克市,试制种100公顷,后因考虑正处雨季,担心台风,暂时试制50公顷。

  选择制种基地非常重要,它有严格的标准。如:水源要足、隔离要好、灾害性天气要少。在菲律宾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我也到现场考察落实好基地选址,并在技术上给予保障。塔布克市试制成功,表明它将成为SL-公司第三大制种基地,意味着台风频繁的北吕宋也能够全天候种植热带杂交水稻抗台品种了,为解决菲律宾粮食问题作出新贡献。

  中新社记者:该项目为什么能在菲律宾获得持续肯定和支持?从中可得出什么规律?

  张昭东:这个项目之所以成功,获得从总统府到田间地头广泛、持续支持,在于以中菲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起点,过程中农技人员扎根基层与菲律宾农民水乳交融且不断创新,实事求是研究和推广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中国“热带杂交水稻”育种和种植技术,提高菲律宾水稻种植水平,给稻农带来前所未有的实惠。

2017年4月5日,在60���种植“西岭系列”杂交水稻的菲律宾蕊描依丝夏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右三)亲临“丰收节”,听取林育庆(左一)、张昭东(左二)介绍“热带杂交水稻先锋组合”优势,表示将在全菲推广种植热带杂交水稻。<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供图
2017年4月5日,在60%水田种植“西岭系列”杂交水稻的菲律宾蕊描依丝夏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右三)亲临“丰收节”,听取林育庆(左一)、张昭东(左二)介绍“热带杂交水稻先锋组合”优势,表示将在全菲推广种植热带杂交水稻。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1975年中菲建交后,应菲方要求最早推动的中菲合作就是农业合作,旨在帮助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粮食自给问题,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

  1979年,袁隆平第一次出国即赴菲参加国际水稻研究会议。两年后,他应邀再度来菲,在国际水稻所指导杂交水稻技术工作。时任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判断,菲律宾属于海洋系气候,水稻很容易倒伏,中国的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不能在热带国家运用。从此,如何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惠及东南亚,成了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梦”的一部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晚年曾大力培育巨型稻,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的第一批巨型稻“巨丰5号”2021年9月开始收割,高度是常规水稻的两倍,有的稻苗高度超过2.2米,是水稻中的“巨人”。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何蓬磊 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晚年曾大力培育巨型稻,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的第一批巨型稻“巨丰5号”2021年9月开始收割,高度是常规水稻的两倍,有的稻苗高度超过2.2米,是水稻中的“巨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1999年6月,中菲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国帮助菲律宾发展杂交水稻的协定》。同年,我受袁隆平委派赴菲,与菲律宾著名华商林育庆合作,开展热带杂交水稻研发、投资、推广工作。2003年,我们的团队终于从菲律宾本土水稻中选育出了西岭8号、9号“热带杂交水稻先锋组合”(“西岭系列”),因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7吨,是当地普通水稻产量的数倍,获菲农业部推广种植,备受菲农民推崇。

2017年,中菲农业合作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张明 摄
2017年,中菲农业合作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中新社发 张明 摄

  至今双方合作超过20年,成果惠及全菲稻农,受到菲农业部肯定。菲前总统埃斯特拉达、阿罗约均曾出台政策推动热带杂交水稻推广。

  2016年,在中菲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双方签署了《中菲农业合作行动计划》。杜特尔特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方面,向热带杂交水稻种植区倾斜。

  2017年4月5日,在60%水田种植“西岭系列”杂交水稻的菲律宾蕊描依丝夏省,杜特尔特总统亲临“丰收节”,听取林育庆和我介绍“热带杂交水稻先锋组合”优势,表示将在全菲推广种植热带杂交水稻。目前,从吕宋岛、米沙耶、到棉兰老岛,全菲500万公顷稻田中,约有150万公顷种植热带杂交水稻。

2021年5月27日,在菲律宾一年一度的“农民和渔民月”启动仪式上,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张昭东(左三)获颁菲律宾农业部长最高荣誉奖。中菲合作“研究和推广热带杂交水稻”项目菲方投资人、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林育庆 (右一)等参加颁奖活动。<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5月27日,在菲律宾一年一度的“农民和渔民月”启动仪式上,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张昭东(左三)获颁菲律宾农业部长最高荣誉奖。中菲合作“研究和推广热带杂交水稻”项目菲方投资人、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林育庆 (右一)等参加颁奖活动。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现在,菲律宾已经成为热带超级稻再出发的基地,且从纯粮食进口国,发展到其生产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香米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14个国家。我们SL的分公司已经开到印尼、缅甸,种子出口到越南,在印度及非洲几个国家试种成功并开始推广种植。(完)

  受访者简介:

2019年6月12日,张昭东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西岭热带杂交水稻基地。<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关向东 摄
2019年6月12日,张昭东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西岭热带杂交水稻基地。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张昭东,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在菲律宾先后培育出既高产又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20多个。鉴于杂交水稻国际化推广的成功,2003年获袁隆平亲自颁发的“袁隆平农业科技奖”,2021年5月获颁“菲律宾农业部长最高荣誉奖”。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