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万晓宏: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东西问)万晓宏: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专访华南师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副院长万晓宏
中新社记者 谢萍 金旭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波士顿市议员吴弭当选为该市200多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华裔市长。这再次证明华人对参政议政的追求和探索从未停止,这些努力是华人获取话语权,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必由之路。从无力参与到意识觉醒再到参政热情高涨,海外华人展现了一段努力打破移民壁垒、维护自身权益的奋斗史。
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副院长万晓宏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海外华人参政是华人在当地社会地位提升的标志,是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一步。根植于血脉深处的族裔情感和中华文化基因,海外参政的华人在助推住在国与中国的交流中大有可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一直以来,海外华人被视为“经济动物”和“沉默一族”,在一些西方主流叙事中,他们似乎缺乏参政意识和参政热情,您觉得华人“政治冷漠”是真实存在还是误解偏见?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是什么?
万晓宏:关于海外华人对政治冷漠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这类刻板印象源于对海外华人参政历史和参政方式的不了解。其实历史上华人自移民到海外伊始就积极参与当地政治,只是由于当时住在国严苛的法律和制度限制导致他们无法参与当地的选举政治。无论是在东南亚国家还是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如此。
政治参与可分为参与选举政治和参与非选举政治。前者的方式有: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竞选各级政府公职、提供政治捐款、为候选人助选等;后者的方式有:游说、游行、示威、抗议、诉讼、个人接触等。那种认为海外华人政治冷漠,通常是指他们对选举政治参与不够。但实际上,他们运用游行、示威、抗议、诉讼和游说等非选举政治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的活动非常多。
中新社记者: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华人用选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甚至参与政治选举。您觉得参政给华人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万晓宏:新世纪以来,海外华人积极参政,不但谙熟用选票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擅长通过竞选或委任方式担任住在国各级政府公职。他们的参政纪录不断被刷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新世纪海外华人人口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如人口数量增长、受教育程度提高、从事专业工作比例增加、家庭或人均收入提升、经济地位提高等。这些变化改善了海外华人的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其参政水平。同时,中国日益发展提高了海外华人的自信心,使其对参与住在国政治活动更加积极。
海外华人积极参政至少带来三大变化:第一,大幅改善华人社区在住在国主流社会的整体政治形象,实现从“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的转变,纠正了“华人对政治冷漠”的观感。第二,更好地维护华人社区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例如,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海外华人通过积极参政,有效推动当地政府加大力度打击针对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维护华人社区安全。第三,海外华人社群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长期边缘化的移民社区开始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中新社记者:华人参政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差异性,表现出哪些多元化的特点?
万晓宏:新世纪以来,海外华人参政总体呈上升趋势,已经形成四大中心,包括亚洲的东南亚,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时还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仍存在显著差异。
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新马泰的华人参政已非常成熟,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巨大。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参政蒸蒸日上,影响力显著上升。欧洲华人参政开始崛起,尤其是在英、法、德、意等已蔚然成风。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华人参政也比以往有很大进步。
海外华人参政日益多元化,早期以参与非选举政治为主、参与选举政治为辅,现在呈现出两种方式齐头并进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华人的参政机会仍不完全平等,参政水平有高有低。
中新社记者:数据显示,与其他少数族裔相比,华人参政水平明显低于其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痛点何在?
万晓宏:通常,在华人聚居的选区,华人身份对其参选无疑是一种助力。而在华人人口稀少的选区,其身份对成功当选制约较大,因为需要克服更多语言、文化、种族歧视等障碍。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参政取得重大进展,但他们在各级议会中的民意代表数量与他们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例如,美国国会众议院现有华人代表3人,但按华人人口比例至少应有7人;加拿大国会众议院现有华人代表9人,按华人人口比例至少应有18人。这与美加的印度裔参政情况相比差距较大。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外华人参政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第一,华人人口少、选票少,加上语言障碍,导致成功参政的华人比例不高;第二,华人各领域的精英众多,但愿意放弃专业、投身政治的人还是太少;第三,华人社团和华文媒体的选民教育和选举动员力度不足;第四,华人普通民众尤其是新移民的政治社会化水平与主流社会相差甚远;第五,海外华人社会内部存在差异和分歧,难以在各级选举政治中发挥“关键少数”作用。
中新社记者:华人参政对住在国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助力东西方文明对话有何积极作用?
万晓宏:华人参政不但能改善华人社区在当地社会中的政治形象,还能更好地维护和增进自身合法权益,促进住在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对提升两国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海外华人通过参政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加深当地社会对华人社区的理解,提高当地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有利于构建海外华人与住在国的命运共同体。(完)
受访者简介:
万晓宏,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培育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移民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华侨华人历史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美加政治与外交、国际危机管理、公共政策等。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