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 | 李之义:追忆汉学家林西莉

东西问 | 李之义:追忆汉学家林西莉

2021年12月07日 2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人物|李之义:追忆汉学家林西莉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追忆汉学家林西莉

  作者 李之义 翻译家、人民画报社原副总编辑

  编者按:近日,瑞典驻华大使馆举办“追忆林西莉女士”追思会。人们来此深切缅怀这位与中国结缘的瑞典汉学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林西莉是瑞典著名汉学家,曾数十次到中国访问,出版《汉字王国》《古琴》等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本栏曾于6月19日刊发《(东西问)独家 | 瑞典“北极星”勋章获得者李之义谈中西互鉴:汉字之美 美美与共?》一文,专访了林西莉主要著作的翻译者李之义。如今,这位林西莉的中国老友亲自撰文追忆,以示纪念。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华图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林西莉教授于2021年9月2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89岁。噩耗传来,令我极为悲痛。林西莉教授是瑞典杰出的汉学家、作家、中国问题专家和摄影家。她一生为中国和瑞典两国的文化交流借鉴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7月,表盘数字被设计成个性化汉字的手表在香港“汉字展”上展出。<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张炜 摄
2018年7月,表盘数字被设计成个性化汉字的手表在香港“汉字展”上展出。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她在瑞典是一位老师,1970年第一个在瑞典的高中开设中文课程,用一句大家熟知的话“桃李满天下”来形容毫不过分。如今她的学生有的当了中文教授、外交官、教师,或者在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技术或科研部门任职。

  她是一位作家。她的三部主要作品都是描写中国的,而且都在瑞典获得了大奖,其中有奥古斯特奖。这三部作品是:《汉字王国》(1989)——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古琴》(2007)——“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关于它在文人生活中的意义,关于音乐、诗歌、人与古琴的关系——甚至是关系到我们应该怎么生活——一些在我深入古琴世界中的经历和体会”;《另一个世界》(2015)——“我从难以忍受要逃离中国,变为深深地迷上了中国文化,从此一生无法自拔。”

2021年11月24日,瑞典驻华大使馆举办“追忆林西莉女士”追思会,瑞典驻华大使宋莲(Helena Sångeland)(左)致辞。身后摆放的是林西莉女士的主要作品。<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柴敬博 摄
2021年11月24日,瑞典驻华大使馆举办“追忆林西莉女士”追思会,瑞典驻华大使宋莲(Helena Sångeland)(左)致辞。身后摆放的是林西莉女士的主要作品。中新社记者 柴敬博 摄

  她是杰出的中国问题专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她在中国选了两个点,以便近距离观察和亲身感受中国的变化,一个在山东的大鱼岛,另一个在陕北。在这个期间她给瑞典报纸写了很多文章。她在陕北绥德时还到农村考察民间工艺剪纸,拜访妇女中剪纸艺术家,搜集了很多素材和剪纸作品,准备岀第四部关于中国的书《剪纸》。可惜没能如愿。她还给了我一篇关于中国剪纸的文章,似乎是《剪纸》这部作品的序言,我当时还立即把文章翻译成中文了。她跟我开玩笑说,她几乎每天都忙“中国”,经常有人给她打电话或者写信,向她请教中国的事,小到一本古书,一件瓷器,一幅画,大到国家体制。

  我初识林西莉教授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获得瑞典政府奖学金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瑞典文学,主要研究斯特林堡的作品。有一天她邀请我到她家做客。我从市中心乘地铁到斯德哥尔摩南部一个小镇,叫艾尔沃湖,是一个交通枢纽,我本来可以从那里乘公共汽车到她住的地方。但是为了看一看周围的风景我步行了十几分钟。她住在长桥谷大街24号,是一栋别墅,前面是一个花园,除了花草以外,还种了各种蔬菜,还有中国竹子。

林西莉女士题字“汉字源流”。<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苏楷泽 摄
林西莉女士题字“汉字源流”。中新社发 苏楷泽 摄

  林西莉教授的厨艺很高,几道菜都很好吃。饭后她拿出《汉字王国》的蓝图让我看,她请我通读一篇,看看有没有错误,有的话可以在蓝图上改。一方面时间紧,另一方面我不是文字学家,仅仅发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大约过了两个月,《汉字王国》瑞典文版正式出版,我应该属于第一批读者。这部作品出版以后立即引起轰动,好评如潮。有一天,林西莉教授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把《汉字王国》翻译成中文,我回答说,我试试吧!1984年我回到国内开始翻译。翻译好了以后我拜访了几位出版社的编辑,他们一听是一位外国汉学家写的关于中国汉字的书面有难色。多亏我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朋友李辉的帮助,我与《山东画报》出版社时任总编辑汪家明取得了联系。他看过稿子以后在电话里兴奋地说,这是一部立意非常好的作品,非同寻常,我们一定出。

  《汉字王国》中文版出来以后大受欢迎,大概连续印了6次。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制作了《汉字王国》的专题节目。后来汪家明调到北京任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把版权也带了过来。他在三联书店主持出版了各种版本的《汉字王国》。后来他升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把版权也带了过去,在那里也有不同版本的问世。后来他退休了,仍然筹划着《汉字王国》的出版工作,策划出版了《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在林西莉教授病重之前,他和林西莉教授还在讨论再出一个新版本《给更小孩子的汉字王国》。坦率地说,没有汪家明的慧眼,就没有《汉字王国》在中国大陆、台湾,在新加坡的风光局面。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明白了伯乐难寻的含义。如今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汉字王国》,我们首先要感谢作家林西莉教授,她以独特的叙事技巧让国内外千千万万的读者了解了古老的汉字,也要感谢富有远见卓识的出版家汪家明。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林西莉著,李之义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苏楷泽 摄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林西莉著,李之义译。中新社发 苏楷泽 摄

  有一次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的钱其琛在一次讲话中赞扬了林西莉教授的《汉字王国》。我立即写信,把此事告诉了林西莉教授,她非常高兴,我心里也感到很自豪,并且把此事马上告诉了汪家明,他也很高兴。

2021年11月24日,瑞典驻华大使馆举办“追忆林西莉女士”追思会,中国翻译家李之义作为嘉宾受邀出席,回忆了多年前与林西莉初次见面的情节。<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柴敬博 摄
2021年11月24日,瑞典驻华大使馆举办“追忆林西莉女士”追思会,中国翻译家李之义作为嘉宾受邀出席,回忆了多年前与林西莉初次见面的情节。中新社记者 柴敬博 摄

  林西莉教授离开了我们,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在中国这里,她有千千万万喜欢她的读者,他们喜欢她的叙事技巧、心理学和幽默。(完)

  作者简介:

李之义在北京家中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东西问”独家专访。<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史元丰 摄
李之义在北京家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中新社史元丰 摄

  李之义,生于1940年,北京人。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译审。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瑞典语;1981年获得瑞典政府奖学金赴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系学习。主要翻译作品包括《瑞典文学史》、《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汉字王国》、《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全库》(北欧部分)、《外国民间故事精选》,还翻译了瑞典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文选(9卷),包括《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2004年获瑞典文学院特殊贡献奖;2005年6月获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尔夫颁发的“北极星勋章”系列中的“一级骑士勋章”;同年10月获“2005年斯特林堡奖”。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